【原文】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的乐章,好几个月尝不出肉味,说:“想不到欣赏音乐达到了这种境界。”
解读文意:
“齐”,齐国;
《韶》,舜时的古乐曲名;
“不图”就是不意,没有想到过。
本章是讲孔子到了齐国,听闻了韶乐,津津有味于其中,很长时间忘却了肉的滋味,并由衷地赞叹:“我没有想到啊,韶乐之美有到如此境界啊!”
这章是孔子门人记录,
夫子闻韶乐津津有味,完全乐在其中,达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状态。
这里用“不知肉味”来形容孔子的专注投入,看似平常,实则寓意甚深。
为什么韶乐能美到让夫子如此欲罢不能呢?从三个层次去尝试理解。
首先,先从音乐本身的魅力、感染力来看。
孔子,他自己是一个大音乐家,对于音乐,那一定是相当的通达,也是相当的爱好。
孔子自己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八佾篇》二十三章孔子与鲁太师讨论音乐,说“乐其可知也”,意思是音乐这件事情我可以说清楚我知道。
圣人自然不会无端的自诩,孔子果然几句话将音乐阐述的非常清晰。他说“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
所以孔子既然对于音乐能达到如此通达的境界,他一定是音乐的乐之者,乐在其中。
第二个层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里面,乐排在礼之后,居第二位。孔子对于礼乐都很重视,所谓“以礼治身,以乐治心。”
孔子对于音乐如此的投入与专注,想必不只是爱好而已。因为音乐,不只是单纯的乐曲,它流淌出来的是心灵的声音。
美好的音乐,本身就是最美好的教育。
遇到如此美妙的音乐,就是遇到了一种最好的教化人心的方式。
孔子这样一位大教育家岂能不高兴忘怀呢?对韶乐的推崇与欢喜,孔子完全是溢于言表的。
第三个层次我们来看,闻到韶乐,孔子由衷地赞叹: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在舜的时代,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人们所做所为皆是从纯净的本心本性流露出来的,无欲无求,无我无私,清清净净。
韶乐流露出来的是圣人的心续,完全与夫子的心灵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