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曹雪芹的一句话说的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通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后,不仅丰富了知识,更带给我很多启示。
这是一本写农耕文化下中国社会文化形态的书。很多人说中国人心理是复杂的难琢磨,中国社会也是复杂交叉难以缕清描述的。然费孝通先生却用通俗易懂而又充满朴实生动的笔触深入浅出的分析,其人文气息中又不失社科研究的严谨,使一幅生动的中国乡工社会全景画犹在眼前,而这幅画里有声有色,有不同心理刻画,看物有风俗民情,看人有人生百态,有今世更能漫溯过去,农民在耕地,村庄里冒出炊烟,女性们围在一起唠家长里短……在他笔下这些图景跃然而出,引发我小时候在村子里生活回忆,不禁感叹:对了,就是这么个情况。费先生写这本书很早了,而这种乡土社会在很多地方仍是这样,也由此见证了乡土社会的稳定性,乡土社会人生于斯,老于斯,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
首先,写的很通俗易懂,大家之作通常都深入浅出,让人佩服不已。《乡土中国》经常从小处入手,信手拈来日常现象,透过我们已司空见惯的现象溯其根源,给出很多新的见解和思维角度,像剥洋葱将乡土社会纷繁复杂神秘面纱一层层揭开。由此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论证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小非小,小的信息往往蕴藏着大的学问。如我们作子女对父母有承欢膝下一说,对长辈不可直呼其名,要遵循长辈教训,不能没大没小,当小家与大家冲突时,应为大家牺牲小家……这些都是我们潜移默化学得并以此规范自己。而为什么在乡下多是男的男的在一起,女的女在一起,孩子们在一起即性别和年龄组间保持这较大距离?为什么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容易想到找亲戚熟人裙带关系意识较重?为什么很多夫妻推倡相敬如宾?……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理所当然去接受它却很少问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而当我们跳出这个圈子审视,特别是遇到文化与文化的碰撞时,方能更深刻体会到原来习以为常的竟也是那么不同寻常,富有中国特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边学边思,去体验不同生活是多么可贵!
人们常说要追求大学问,于是一些人便将目光向外追寻轰天大事去研究,似乎这样才称得上大学问,却很容易忽视身边习以为常的小事,或许习以为常,我们沉浸其中,不甚敏感,往往很容易失去探寻的好奇心,错过发问的最佳角度,然而正如曹雪芹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留意身边小事,细节往往有大的学问且学问无高下之分而有深浅之论,土头土脑的的乡下人在费孝通的笔下也能散发不一样的“土气”的魅力。
未完下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