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变成了七大姑八大姨的三堂会审。好不容易的7天长假,原本可以和很久没见的父母和朋友聚聚,现实却是放假比工作日还难熬。不结婚,不带对象回家,你有罪!
30岁近在咫尺,婚姻变成父母亲戚步步紧逼要去完成的一个程式。除了婚姻观念不一致,你的一切都和你的同学朋友相似。就因为这一点,你变成了父母亲戚眼中的异类,世俗的价值观会判定你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生理问题,就是精神问题,总之有问题。真正关心你的人确实担心你,假关心你的人只是猎奇或者除此之外没有共同话题。无论是不是关心你,他们缺乏的是安全感。一个人过了法定结婚年龄,似乎就要开始走下坡,越往后就越没有“卖相”。对于那些穷忙的人确实如此,到退休差不多就是这点收入,没有指数级增长的可能。每个月拿5000块,单位领导再给他们蜻蜓点水式人道主义激励,他们就感恩戴德了。市场的认知只会停留在他们服务的品牌和提供的产品,没人会记住他们,因为市场不曾听见他们发出过属于自己的声音。换句话说,他们的价值被品牌和公司圈拢起来,为品牌和公司背书,却从来没有嵌入在市场的价值链条里。
但对于那些已经建立起个人价值体系,具备个人品牌属性的人来说,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为什么要找一个没有眼缘或者没有个人价值体系的人来搭伙过一生。就算是长辈眼里特别吃香的教师、银行、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也一样无感。至于收入水平,也只是围城效应,这些香饽饽单位里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是基础职位,更何况不远处还有人工智能汹涌的浪潮正在袭来。当然,劳动最光荣,劳动者不分贵贱,但是,我生而为人,我有选择的权利。我为什么要和你XXOO,为什么要跟你白头偕老。
为了追逐理想的步伐,在离家很远的城市,披星戴月地奔波。憧憬未来的无限可能,无论是工作还是情感,你不曾妥协。世界那么大,一定还有更远的地方,更好的人,更酷的事。一个人的时候,外练身体,内修灵魂,终于等到一场相遇,可以互相匹配,就是那些孤独时光的意义。读了那么多的书,看了那么多的电影,走过那么多的地方,不再是那个什么都可以将就的小镇青年。有些东西,一旦听过见过感受过,就永久地刻录在了意识里。你不是《变形记》里无力改变自我命运的农村少年,你是自己的造梦师,坚持往前走几步,就可以触摸的到。
若不是两情相悦,为什么还要在一起?那么将就,活该只是搭伙过日子,这样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里体验不到甜蜜,只能感受到日复一日的单调乏味。两情相悦,不是轰轰烈烈死去活来,而是价值观相近,互相都耐看,怦然心动。你那么努力,不该匹配另外一个精彩的个体吗?
我们能不能,晚一点,再结婚。直到我遇到,对的那一个人。在此之前,我情愿一个人读书,写字,跑步,加班……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在房间里摆上鲜花,点上熏香,把日子过得简单又精致。对于父母,再争取一点时间,性取向正常,只是缘分还没有到。对于其他人,你们无需向我负责,我也不向你们负责,你们管我?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在乎你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