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清代“老流氓”在《红楼梦》大观园原型里的食色人生

《随园食单》:一位清代“老流氓”在《红楼梦》大观园原型里的食色人生

文/方木鱼

南京随园菜与曲阜孔府菜,北京谭家菜号称中国最有名的三大官府菜。私房菜是指无牌照、无跑堂、无固定菜单,惟独厨师有手艺的小众菜肴。文人菜则是中国所独有的饮食文化现象。《随园食单》所记随园菜是难得的集官府菜、文人菜、私房菜于一身的菜肴。

讲随园食单之前,有必要讲一讲袁枚其人。

袁枚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一生想得通,玩得转,吃得开,所以也活得久。当然,袁枚也很有争议。与袁枚同列“乾隆三大家”的清代诗人赵翼曾说他“前身是怪,年老成精”、“乡觅温柔,不论男女”,“虽曰风流班首,实乃名教罪人”。梁启超讥他“臭腐”,谭献称他“文妖”,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千年帝制的逆子、弃臣与叛徒。袁枚做过不少荒唐事,风流事,离经叛道之事。仅记录在册,有据可查的,就有这么几件。

乾隆十三年冬,袁枚三十三岁。这一年,他的父亲亡故,袁枚辞官养母,在南京买下康熙年间隋姓江宁织造的私家园林,易“隋”为“随”,命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称随园老人,仓山叟。随园“满园都有山,满山都有书”,更奇之处在于随园不设围墙,“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任由出入。这份心胸,在十八世纪的清朝,惊世骇俗。然而随园虽处江湖之远,其地位却足以令朝中大臣拜访时在距随园数里外的红土桥下马,甚至后来的林则徐在袁枚死后多年造访随园,仍循旧例,下马步行。

袁枚一生妻妾众多,据《随园轶事》记载,“美人下陈,殆不止十二金钗”,并广收女弟子。袁枚发妻王氏婚后不育,袁枚就“有官不仕偏寻乐,无子为名又买春”,打着生儿子的幌子到处物色美娇娘,几乎每隔三四年就娶一房小老婆。直到六十二岁时,钟姬才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阿迟。六十七岁时,娶吴七姑。八十岁后,娶苏州人周姬。

袁枚是钱塘人,《随园诗话》载,因仰慕南齐钱塘第一名伎苏小小,袁枚毫不避嫌,竟取唐人半句诗,刻了一枚“钱塘苏小是乡亲”的印章,不仅如此,时值一位尚书过南京,慕名向袁枚讨诗集,他竟将此印盖上,尚书不悦,袁枚则说:“诚恐百年以后,人但知有苏小,不复知有公也。”因一歌妓而开罪当朝尚书,也只有袁枚做得出来。

袁枚爱狎妓,经常“吃花宴”。他自述有一次和一位陈姓太守在苏州“吃花宴”,陈太守一时忘情,赋诗曰:此地若教行乐死,他生也不带愁来。结果不到两年,陈太守果真死了。更有甚者,袁枚在《小仓山房尺牍》中自述曾路遇一因赌钱被押解去县堂的年轻理发匠,“嫣然少年,饶有姿媚。”袁枚遂以理发之名让县令将此犯送自己家中。及至近身相视,才觉此人长相平平,又让县令派人将其他领回。撇开袁枚的龙阳之好,断袖之癖不说,以一个退职县官将现任县令玩弄股掌之上,袁枚的政治能量,可见一斑。

袁枚爱写日记,不长,短则数十字,长则百余字,颇类今日流行的微博体,所记也多是每日游玩,一日三餐所食何物。如乾隆五十九年二月初八日:“午后食芋头,葆斋烹徽州茶,霞裳含之甚甘,共谈至二鼓而别。夜来雨达旦,睡颇安,而吐痰甚多。”又如乾隆六十年二月初三日:“晚扰吟香,饭菜甚佳,以鸡粥、海参为最。吟香之陈郎颇佳。德公差人送贺仪,一封一百。张碧川送萧美人点心十篓。”再如同年二月十一日:“拜县令曹公、徐湘圃、秦教官,到张方伯处上祭,同香岩吃张方伯面。晚吃秦教官饭,菜甚佳。座上客为曹公、徐公及香岩。”读其所记,十足一个文坛吃货。

袁枚一生活了八十二岁,历经康、雍、乾、嘉四朝,“老而不死是为贼”,想必袁枚生前也肯定被人骂过“老不死的”。晚年袁枚还干过一件另类的事,作诗自挽。76岁时,袁枚身体大不如前,他自认死期将至,于是写自祭文、自作挽歌《腹疾久而不愈,作歌自挽,邀好我者同作焉,不拘体,不限韵》,并邀其好友为他写挽诗:“久住人间去已迟,行期将近自家知。老夫未肯空归去,处处敲门索挽诗”。结果这年除夕,袁枚发现自己并未死去,高兴地声称自己要改名“延年”或“更生”,又写了《除夕告存戏作七绝句》。

以今天的眼光看来,袁枚那些劣迹斑斑的罪状根本都不是事儿。相反,袁枚倒是个颇有几分魏晋遗风的性情中人。他曾说,卢杞一个小老婆也没有,依然是小人,而谢安挟妓东山,依然堪称君子。更何况,连圣人都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话。《围炉夜话》中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终古少完人”。袁枚算不上小人,但他至少比伪君子多了几分坦诚,喜欢就是喜欢,绝不遮掩。

中国人爱吃,会吃是有历史渊源的,早在《周礼》中就有周天子食蟹的记载,文人爱吃会吃的则有自号“老饕”的苏轼,《红楼梦》里的茄子自不必说《金瓶梅》中来旺儿媳妇惠莲能用一根柴禾烧猪头更是一绝。比袁枚早一百年的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自己嗜蟹如命,“每岁于蟹之未出时,即储钱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为命,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着实与袁枚有得一拼。

且让我们来勾勒一下袁枚的形象,他目戴洋人进贡广东巡抚的红毛国新款眼镜,身穿陕甘总督奇丽川送的猞猁皮袍,身上喷洒西洋贡品古刺香水,怀揣金表,手玩古玉履,两天染一次美髯,每天清晨要喝一杯惠泉水冲的武夷茶,早餐则吃一碗鳗面与几片虾饼,喝酒则非名瓷、白玉、犀牛、玻璃杯盏不可尽兴。家藏当世最大的大理石桌面,上面陈设三十余面西洋镜,最大的一面乃浙江巡抚张松国所送,纵横七尺有奇。名下随园有一百余亩田产与养殖场,杂役农夫三十余人,有工程部主管龙武台,厨师长王小余,财务总管汪芝圃,方甫参,女厨师兼花匠阿招等。而袁枚每天的主要任务则是载美人以巡游,吃喝玩乐,吟诗题字,所到之处,盛况空前,具体画面可脑补今时今日日天王巨星的演出排场。难怪诗人赵翼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忍不住调侃他“占人间之艳福,游海内之名山。人尽称奇,到处总逢迎恐后;贼无空过,出门必满载而归”了。

袁枚交游甚广,能和随园老人攀上关系的,基本“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正因为此,袁枚对江南的诸多美食,尤其私家拿手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席上尝多品,笔端美味浓”,信手拈来,皆成文章。袁枚曾坦诚自己好咏、好吃、好色、好钱、好游、好友、好花鸟泉石。每遇佳肴,必命家厨登门求教,“以轿迎其女厨来园制造”,毕四十年之功于一役,便有了著名的《随园食单》,在他的主厨王小余死后,袁枚伤心之余,甚至写了一篇《厨者王小余传》,“每食必为之泣”。

作为文人菜谱,《随园食单》不是第一本,也不是最后一本,却是流传最广的一本。盖因其他菜谱多是看得做不得,做得吃不得,而袁枚的《随园食单》,却可看,可做,可食,以其浪漫性和条理清晰的厨艺讲解成为最可信赖的古代食谱。开篇提出“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阐述了二十项烹饪基本准则,包括选料、配搭、火候、器具、时节等方面,做菜先言须知单和戒单,阐述烹调基本原则,后按食材开列海鲜、江鲜、特牲等单,立意自高一筹。食谱中各样菜式做法均有记载,多可遵厨嘱而成菜,如燕窝、凉拌海参、鸡粥、八宝豆腐、鳝丝羹等。虽有不符合现代人口味的,如栗子炒鸡,用油二两爆鸡,再用油一小杯煨,用油太多,终是少数。袁枚爱吃豆腐,传说是因为他长期患有牙龈炎,也不乏性事过频,虚火上升之故。有些菜做法不详细,如程立万豆腐“其腐两面黄干,无丝毫卤汁,微有车螯鲜味。然盘中并无车螯及他杂物也”,只可惜“不及向程求方,程逾年亡”,徒留神往之情。除了豆腐,袁枚还爱吃豆芽,开吃“芽菜”之先,三百年后这一因生长周期短、无农药化肥、生长旺盛期营养价值高的食用芽菜风潮菜风靡欧美、日韩。

书是全彩图文版,评是经典到位止。《随园食单》,事关食色,地点江南,红楼梦大观园的原型,再现十八世纪康乾盛世风流才子袁枚四十年的吃货生涯。每一个会做菜不会做菜的家庭主妇,每一家饭店的大厨帮工,每一个自诩文化精英的文坛吃货,都该读一读《随园食单》。袁枚著完此书后,曾有一首自嘲诗:“吟咏余闲著食单,精徽仍当咏诗看,出门事事都如意,只有盘餐合口难。”闲书不闲,读食单亦如读诗,不亦快哉?

原文:

鳆鱼

鳆鱼⑴炒薄片甚佳,杨中丞家削片入鸡汤豆腐中,号称“鳆鱼豆腐”,上加陈糟油⑵浇之。庄太守用大块鳆鱼煨整鸭,亦别有风趣。但其性坚,终不能齿决。火偎三日,才拆得碎。

注释:

⑴鳆鱼:即鲍鱼。

⑵陈糟油:从陈年酒糟中提取香气浓郁的糟汁,再配入辛香调味汁,精制而成。

译文:

鲍鱼的最佳吃法是炒薄片,杨中丞家把鲍鱼削成片放入鸡汤豆腐中,号称“鲍鱼豆腐”,上面再浇上陈年糟油。庄太守用大块鲍鱼煨整鸭,也别有风味。但鲍鱼肉质坚硬,单靠牙齿是咬不动的。要用火煨三天,才能炖烂。

延伸阅读:

古今鲍鱼不同义。古人通常把整体腌制晒干的臭咸鱼和咸鱼干统称为鲍鱼,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始皇病死于沙丘,秦二世秘不发丧,“令车载一石鲍鱼”,以掩盖尸体臭味,这里的鲍鱼即指腌鱼。《颜氏家训》中说:“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明朝后,人们多称鳆鱼为鲍鱼。明末周亮工《书影》指出:“鳆鱼出胶州,音扑,今皆呼鲍。”鳆鱼,又称石决明肉、镜面鱼、明目鱼、九孔螺,《广志》解释道:“鳆,无鳞,有壳,一面附石,细孔杂杂,或七或九。”

鲍鱼多产于山东沿海,属原始海洋贝类,单壳软体动物,传统名贵食材,被称为“海洋的耳朵”。

名家杂论:

上等宴席称“参鲍翅”。“参”即海参,“翅”指鱼翅,鲍”则是鲍鱼。鲍鱼入馔已两千余年,被誉为海味之冠,有餐桌上的软黄金之称呼。历史记载王莽、爱吃鲍鱼,《汉书•王莽传下》:“《汉书·王莽传》所记:“莽军师外破,大臣内畔,左右亡所信,莽忧懑不能食,亶饮酒,啗鳆鱼。”王莽事将败,愁得吃不下饭,唯饮酒啖鲍鱼。

古代以山东沿海开发鳆鱼最早,《本草衍义》说“登、莱州甚多”,史称“登莱鳆鱼”。周亮工《书影》记载了山东海民捕捉之法:“胶人言,鳆生海水中乱石上,一面附石,取者必泅水,持铁铲入,铲聚触,鳆不及觉,则可得;一再触,则粘石上,虽星碎其壳,亦胶结不脱。故海错惟此种最难取。”清人王士禄曾说莱州海民:“海上取鳆鱼,隆冬赤脚凌寒澌而入”。唐以后,江南人不再依赖北方输入,转从本地海域采捕,皮日休云:“君卿唇舌非吾事,且向江南问鳆鱼。”

北宋元丰三年,50岁的苏轼起用登州(今山东蓬莱)太守。第一次见到大海的苏轼五日后被宣还朝为官。苏轼有感于民间疾苦,上疏皇帝《乞罢登莱榷盐状》,免除了登州莱州的盐税,直至清朝。所以有了“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的美谈。在鲁菜发祥地,苏轼有幸品尝了鲍鱼,并写了一首近三百字长诗《鳆鱼行》,认为鲍鱼一出,无菜争锋:膳夫善治荐华堂,坐令雕俎生辉光。肉芝石耳不足数,醋芼鱼皮真倚墙。

明代,辽宁海域亦产鳆鱼,陈绛《辨物小志》有鳆鱼“生辽东金、复等州”之说。至此南至广东,北抵渤海,皆食鳆鱼。清朝宫廷中已有全鲍宴,沿海各地官员朝圣,多进贡干鲍,一品官进一头鲍,七品吏贡七头鲍,以此类推,鲍鱼等次与官吏品位挂钩,可见鳆鱼价值。

鳆鱼可鲜食,亦可干制。干鲍吸收日光,蒸发水分,而味道浓缩,比鲜鲍更珍贵,鳆鱼产山东和广东海岸,随园位于南京,袁枚吃到的多是干鲍。所以袁枚认为鲍鱼的发制极为重要,先要用水泡软,“火偎三日,才拆得碎”。

原文:

粉蒸肉

用精肥参半之肉,炒米粉黄色,拌面酱蒸之,下用白菜作垫。熟时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见水,故味独全。江西人菜也。

译文:

选半肥半瘦猪肉,用米粉炒至黄色,拌上甜面酱一起蒸,肉下面垫白菜。蒸熟后不但肉鲜美,菜也味美。由于不加水,因此味道齐全。这是江西人的一道名菜。

延伸阅读:

粉蒸,是将主料加工成块、片状,与炒过的粳米或糯米拌匀,加调味料和汤汁,装入器皿中蒸制成菜。粉蒸肉多选用五花猪肉,切片,与炒米粉及酱油、甜面酱等拌匀,上笼蒸数小时,肥而不腻,清香酥软。

讲究的炒米粉须将粳米和籼米各半,掺以八角、山奈、丁香、桂皮同炒,冷却后磨成粗粉,如此制作的粉蒸肉,糯而清香,有肥有瘦,米粉油润,五香浓郁。

名家杂论:

每个省市都有各自代表菜,比如北京是烤鸭,辽宁是猪肉炖粉条,而江西的代表菜是粉蒸肉。但是全国各地皆有粉蒸肉,较有名的除江西外,还有湖北“沔阳三蒸“之一的粉蒸肉,河南丁氏粉蒸肉,杭州荷叶粉蒸肉。

粉蒸肉始于清,盛行于民国,这道菜是才女张爱玲最好的“那一口”,她曾说,上海女人像粉蒸肉,广东女人像糖醋排骨,在小说《心经》中,许太太对老妈子说,“开饭吧,就我和小姐两个人,桌子上的荷叶粉蒸肉用不着给老父留着了,我们先吃。”

在鲁西北的京杭运河故地,也有粉蒸肉,做法与袁枚所述类似,只不过袁枚说“下用白菜作垫”,在这里换成能去腥气和油腻的葱丝姜丝,效果更佳。旧时拉船的船夫过往的商人,每天早上往往要吃上一碗,才有力气拉纤或者赶路,由于其肥而不腻的特点,这一早餐吃肉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萧美人点心

仪真南门外,萧美人善制点心,凡馒头、糕、饺之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译文:

仪真南门外,有个号称“萧美人”的女点心师善于做点心,像馒头、糕、饺这些,都做得小巧可爱,色白如雪。

原文:

陶方伯十景点心

每至年节,陶方伯夫人手制点心十种,皆山东飞面所为。奇形诡状,五色纷披。食之皆甘,令人应接不暇。萨制军云:“吃孔方伯薄饼,而天下之薄饼可废;吃陶方伯十景点心,而天下之点心可废。”自陶方伯亡,而此点心亦成《广陵散》矣。呜呼!

译文:

每到年节,陶方伯夫人便会亲手制作十种点心,都是用山东精面做成。奇形怪状,颜色丰富,吃之甘甜,品种多得令人应接不暇。萨制军说:“吃孔方伯的薄饼,天下薄饼都可以不吃了;吃陶方伯的十景点心,天下点心都可以不吃了。”陶方伯死后,这些点心也像《广陵散》一样失传了。唉!

名家杂论:

萧美人,清乾隆年间著名女点心师,人称萧娘,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清人吴煊诗曰:“妙手纤纤和粉匀,搓酥糁拌擅其珍;自从香到江南日,市上名传萧美人。”仪征当地史料介绍,萧美人住大码头河西街,生于乾隆8年,逝世于嘉庆元年,独门长女,少年时家道小康,其父承祖业两家茶食店,其父在茶食店作坊里招了一个忠厚老的落魄书生为婿。

萧美人25岁那年,邻居失火,殃及其家,父母烧死,丈夫残疾。为生计而抛头露面,亲自摆摊卖糕饺、茶点。乾隆帝曾亲派官吏到萧美人糕饺店定购2000件分为后宫贵人、皇妃品尝,萧美人糕一时成风。

乾隆五十九年重阳节前夕,袁枚特派人到仪征购萧美人点心八种,3000件,船运南京,运送途中遇上大风,整整受阻三天才到,可幸点心并末受损,袁枚以1000件赠江苏巡抚奇丰额。奇丰额赠诗“酒冷灯昏夜未央,山人忽饷美人香。三千有数君留半,八种平分我尽尝。山月不催人影去,江风犹带指痕香。红绫捧出饶风味,可如真州独擅长。”袁枚回诗,前有小序:“丽川中丞监视秋闱,枚以仪征萧美人点心奉献,蒙诗作谢,赋此以达。”诗云:“说饼佳人旧姓萧。良朋代购寄江皋。风回似采三山药,芹献刚题九日糕。洗手巳闻房老退,传笺忽被贵人褒。转愁此后真州过,宋嫂鱼羹价益高。”

不仅如此,时人知道袁枚喜欢萧美人点心,也多应酬相送,在袁枚日记中就有多处关于萧美人点心的记载,如初三日的日记中就有“早张碧川、王南屏来船……张碧川送萧美人点心十篓。”以及初四日“富春楼小旦,闻在嘉兴,记问胡黄海。萧美人点心,托碧川寄回随园。”

赵翼吃过萧美人糕点后,亦有赞诗:“一拔成家动贵游,遂凭食谱姓名留,苏东坡肉眉公饼,此女公然另出头。”又曰:“出自婵娟乞巧楼,遂将食品擅千秋。苏东坡肉眉公饼,他是男儿此女流。”乾隆57年,原扬州知府,时任山西布政使谢启昆吃过了萧美人糕后,赋诗云:“绿扬城郭蓼花津,饾饤传来姓字新。莫道门前车马冷,日斜还有买糕人。”

萧美人点心,和其人美、糕点好吃不无关系,但当时文人雅客甚至乾隆帝的青睐也为其传播增色不少。到萧美人50岁那年,当年的小作坊,以发展成为雇佣七八十人糕点师傅的大铺面了。

附录:

《随园食单》

著者:〔清〕袁枚

编著:王刚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第一版

书号:978-7-5399-8829-0

定价:52.80元

页数:392

字数:412千字

开本:16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伊 尹 商朝辅国宰相,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而不衰。 伊尹曾辅佐商汤王建立...
    陌初心阅读 1,565评论 0 1
  • 老家,前段时间我老家看看,依旧乡间的小路,不变的风景,儿时的戏喜的小河,回忆起快乐的童年,心中无比感慨,时间去哪里...
    风吹铃阅读 205评论 0 1
  • 其实我很怕太安分你忽略我心声其实我更怕不够狠你辜负我温顺宁可冷血到负尽世人痴迷你一生若得不到便无情无义放肆地残忍何...
    张小馬阅读 33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