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Ping++】是什么?▼
简单地说,Ping++是一个帮助一切移动应用,快速接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工具。
它主要完成三个工作:
◇在15个工作日内,帮助开发者完成银联、微信、支付宝所有渠道的支付审核,获取支付权限;
◇让开发者能够通过短短的7行代码,就嵌入Ping++的SDK,来进行支付功能的设置和管理;
◇为微信、银联和支付宝提供统一的支付数据管理后台。
在双十一和6.18这种全民狂欢大规模网购的日子,于消费者来说,最令人沮丧的事就是已经抢购到了商品却因为支付问题而最终没有购买成功。而对于小的电商公司来讲,不论是支付宝、微信、支付通或是银联,每新增加一个支付选择都需要完成向一家第三方支付平台授权申请、后台参数调试、接口匹配、风控管理、压力测试这一整套复杂的运作流程。
在这繁复的流程中,终于有一家公司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去繁就简,支付终于不再是那些一整套的流程加流程了。这家公司叫做Ping++。
有一位年轻人在斯坦福大学念书时无意间听了一场Twitter兼Square创始人Jack Dorsey的演讲,一句话让他深受触动: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在会用言语进行交流之前,其实就已经在以物换物了,所以交易是比信息沟通更为长远的一种需求。
从那以后,他就想要做关于支付方面产品的念头,而现在这个年轻人已是Ping++的CEO,他就是金亦冶。
采访过程中金亦冶多次谈到“To be different",或许是受美国教育影响,他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与众不同人,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团队,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产品。而这种“To be different"的理念让他在做Ping++时多了很多与众不同且独一无二的优势。
hiStarter专访 Ping++ CEO金亦冶-高清观看-腾讯视频
【希望我们做出的这个产品再简单不过】
hiStarter:为什么叫Ping++?
金亦冶:因为在我们做这件事情之前,大家或多或少都被这些支付系统折磨过,这个行业的信息严重不对称,靠资源型太严重,包括渠道资源啊,技术上的强需求,你不接我,我就收不了钱了。
所以我们当时的初衷是开发者能够非常方便的接入,“ping”是网络编程第一类语言,所以我们默认为说,只要你会编程,就能干这件事情,你不需要懂支付,只需要编程就可以了,“++”的意思是面向对象编程,而不是面向过程,我们只需要几行代码就能把问题解决掉,而不是要做很复杂,所以Ping++的意思是希望整个支付的接入非常简单,非常方便。
hiStarter:做Ping++遇到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金亦冶:被抄袭算吗?这是一种非常中国本土情况的一种东西,很有意思的是,当时我们在做Ping++时和这个圈子很多人都聊过,当时几乎没有人看好。但是有意思的是,当你把这件事情做成了,你证明了这个market是存在的,也有资本市场喜欢你,当年反对你的人都会说“这个好,我要不然也在做一个”。
但是美国永远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比如说在美国,要和你做一个类似的项目,但我一定会做不一样的产品,美国人有一种proud to be the different,一种自带光环的东西。但是国内就会说我就要和你做一样的,当然它可能是一种策略上的考虑,国内为了创业而创业的人太多了
hiStarter:抛开抄袭,你有没有发现国内和你们类似的竞争对手,你比较看好的?
金亦冶:目前来讲,和我们做一样的东西暂时没有,我们最早开始做,已经没有这个细分市场了,不对我们造成威胁,所以我认为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快一点,把这个事情做出来。因为支付接入这个市场也是有限的,我们必须站稳了,向其他的领域去扩张。
hiStarter:像支付宝这样的支付工具愿不愿像你们这样桥梁的产品存在呢?
金亦冶: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们现在做的还比较小,当你做的足够大的时候会不会引起他们的想法,我也不知道,但是本质上应该是不会的,因为这个世界本质上是一个非常流程的关系,在美国,这个产业链非常的成熟,这个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就像富士康说,不帮苹果造手机了,苹果肯定就崩溃了,但是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business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存在的,就像电信说网络链全关掉,管理是bat,腾讯什么的,都没什么价值了。
我是这样看的,任何行业都有这样一种相互的关系,我们做的这块,别人怎么看我们,我们控制不了。
hiStarter:未来对Ping++的愿景是什么?
金亦冶:我们平台做的服务,我们很希望能够为长尾客户服务全部服务到,我们希望中国百分之八十的长尾客户都是我们的客户,这是我们希望做到的,我们满足中小客户的需要就ok,我们的定位就是这样的。
未来我们还会对接第三方支付,银行的一些支持,我们同时也会对一些虚拟货币,社会消费金融的东西有一些支持,像信用卡这样,慢慢就会出来,所以支付未来会非常非常的多,支付的渠道现在看起来很少,排的上号的就是十家左右,但是未来会很多,visa,主流的一些银行,包括跨境,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不同的银行体系。所以其实市场是足够大的。
hiStarter:现在Ping++覆盖了大概多少城市?
金亦冶:城市我还没有做过统计,但是每个省基本都有我们的客户,主要还是北上广深、成都、武汉,一线加一些大点的二线城市,这个和创业环境有关系。
【“To be different 其实蛮重要】
hiStarter:Ping++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
金亦冶:所有的问题你开始看有时候是产品的问题,有时候是市场的问题,但是本质还是人的问题。这些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其他事情都是辅助的,所以人更重要。
在最早建设团队的时候,我们特别的挑,包括到今天,我们都是很多猎头公司的黑名单,因为录取率非常低。
你给我推二十人过来,一个都没有过。当时我们两个人面试另外两个人,第三个人也是两个人面,之后我们三个人面第四个,四个人面第五个,我们的面试都是群面。我们的面试三轮,第一轮,简历会筛一部分,然后电话面试晒一部分,最后到公司来面试,基本上七八个人,每个人会聊二十分钟左右,你到我们公司来,没到三个小时是出不去的,我们会让不同的team人和你聊,即使你是产品组的人,我们会让研发人员和你聊,市场和你聊,行政和你聊,运营和你聊。
我们判定一个全方位的知识结构,可以看到很多的东西,第二点好处就是不同团队是否喜欢你,因为团队之间是要相互协作的,我们几乎是一票否决,这是很惨的,因为七个人同时喜欢你,是很难的,只要有一个人不喜欢,这个人就进不来,所以我们现在到四十个人,其实还是很难的事情。我们每一天都面试,面试是从开始创业到现在是没有停过的,我们不会说要开始招人了才去面试,我们会为六个月以后去招人,永远不会停下来的。我们现在招了四十人,看过的简历,大几千封是有的。
hiStarter:试着给ping++贴一些标签,你会贴哪些呢?
金亦冶:我觉得我们是一帮与众不同的人,to be different其实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个中国目前创业文化和精神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大家都想一样,你做成这样,我要和你做的一样,他会觉得安全感,,从更深层次讲,它是农耕文化的一种特点,它不是那种海洋文化,因为海洋文化面对的事情每天都是不一样的,风浪风向都是不一样的,永远都是你自己做调整,所以我们是一个to be different的公司。
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们很多想法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不是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我们是能想到不同的东西,永远是一种引领者,我们骨子里非常强的一种特点。
【勇敢去尝试,过程很重要】
hiStarter:你有没有在科技领域非常崇拜和欣赏的人呢?
金亦冶:科技领域肯定是崇拜Stevejobs,他是一位产品狂人。
hiStarter: 你觉得你是一位产品狂人吗?
金亦冶:我其实是在tryto be,还在努力去做到,他最后能那样去做,之前的积累是够了的,他之前也有过很多尝试,失败的尝试,只是人们把它忘记了而已,他之后高产了十年,做了几款伟大的产品,大家永远记住了他,但是之前也有失败的经历,所以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对于我,对于公司所有人来说,对产品的追求都是很极致的。对我来说,更多的还是想如何把团队团结好,给大家更多的支持,因为优秀的人无法是去管理的,优秀的人永远去支持他,因为聪明的人是不要去管理的,他会找到一条路去把事情做成,我们也是这种风格。
所以,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我们的SDK,一些产品可能并不是我做的,但这家公司一定是我承担的,如何去做一家可以做出伟大产品的公司作为我的一个非常非常终极的目标,这个问题真是可以考研一个人综合能力的。
hiStarter:现在有很多大学一毕业就去创业的人,你对此怎么看?
金亦冶:首先大学一毕业去创业,他的成功率是超级超级低的,如果我们以结果为导向的话,肯定是不支持的。因为你会发现,一千一万个人干,一个人都不一定能出来,是很曲折的,但是我们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去说经历也是蛮重要的。
你不要说一定要做成,这件事才是有价值的话,年轻时候尝试一下其实也是蛮好的,我在读书时候也有尝试过,但是没有做成,做成了就是Mark Zuckerberg了,没有做成的话就回去好好把书读完,如果不以结果论英雄的话,任何一种经历都是有价值的。
但是从符合规律的角度来讲,刚毕业的学生去创业,从国内的角度来说会低很多,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创业了一两年,然后去一家创业公司和他一起成长,有了更多的积累了之后在可以尝试,很多东西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hiStarter:那现在的你是如何定义成功呢?
金亦冶:我们离成功还很远,远远谈不上成功。
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服务到更广阔的客户群体,开发者第一时间能想起Ping++,这是我们的目标,如果有一天,我们去参加任何的线上活动,线下活动,不管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大家想到对接支付,都能想到Ping++,能到这个时候,这个公司就不错了。
后记:2011年大学期间,金亦冶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项目,由于产品不被看好,未获得融资,继续回学校读书。后来做Ping++也不被看好,到最后成功之后又有很多人想模仿他做相似的产品,说起来还真像励志片的狗血剧。
想想这个社会有时候残酷到真的只能看到一个人做事的结果而不是过程。但是往往注重过程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人才能厚积薄发,才会笑到最后吧。
本文为原创
采访:干泽南 拍摄:赵旭
整理=倪倩、赵旭 编辑/撰文: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