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二点,洗漱完毕躺在床上,不想说太多的话,想起作业还没交,掏出了电脑开始敲打。
最近过的并不顺利,裸辞之后,简历反反复复修改了十几遍,投了六家公司,渺无音讯便停止投递。闲暇时间给创业的哥哥管管新媒体运营,虽然数字有了较大的提升,心里却还是提不起气来。两个高中好友硕士毕业开始找工作了,他们一个月薪16k,一个年薪20w。我感受到了的穷,还有深深的挫败感。
人的一生由无数个选择构成,我开始梳理自己的重大选择。
高中拼命读书,高考时随意填写了一个学校,我进了一所农业大学,一本院校,学习市场营销,那时候我会调侃自己,毕业了就是卖蘑菇的。
大学四年,拿了三年奖学金,选择就业的时候直接进了一家凉茶公司做销售,可惜并不适合我,我很快选择了离职。
努力投递了上百份简历,想做互联网,却最终进入一个只有三个人的创业团队,做视频策划,朝十晚五,毫无压力,虽然拼命工作,但还是拗不过环境。
三个重大选择,我都是无脑的。没有更多的思维框架,没有更多的利益权衡。我开始怨恨自己的目光短浅,脑袋空白。截至目前,关乎前程的大选择我都没做对,虽然一直在很努力的提升,学习,工作。
工资是对一个人能力的证明,而我惨淡的数字显然给了我一记重重的耳光。
为什么分别拿出来每段经历,有物可言,至少是一只公鸡,引吭高歌;但当一系列事串联起来,我更像一个饥饿的羔羊,还迷失了方向。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
当我备战高考时,我想得高分,却没想过进哪所大学。于是乎,我把结果当成了目的,却把真正的目的抛之脑后。得高分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拿高分进了一个非211院校。
当我在大学努力泡图书馆时,我想得奖学金,却没想到大学只是一个跳板,未来的工作和学校息息相关,如果没有过硬的文凭,就该有足够的实习经验。我专注的做到了别人口中,大学该做的事,却忽略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入职小公司,和以上两个经历相比,算是毫无亮点可言。课我认为我做对了,因为我留在了北京。这让我参加了很多活动,认识了很多牛人,未来还有机会进入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北京让我的眼界从成绩、奖学金这样一些具象的事扩展成了互联网、金融、文传这样的行业发展,从狭隘到宽广,我很感激。
说选择大于努力,大家多赞同,但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这里的选择在于有目的的做事,而努力是埋头做好手头的事。
如果将我见过的人以“努力”和“选择”为维度做分类,我会这样分:
第一类人非常努力,技能很醇熟,却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考虑。这类人会是很好的实干家或是手艺人,但因为眼光的缺乏,会有很大的局限。正如做雨伞的艺人,机器化的到来,他们甚至缺乏了谋生之路,这类人是靠体力做事的人。
第二种人技能虽然不是最强的,却善于做选择,总会在适当的时候做有利于自己的事。他们很清楚自己的特长与短板,他们很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并找合适的人弥补自己的短板。这类人,是靠头脑做事的人了。
第三种人会除了扎根于自己的技能外,还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未来走向有清晰的看法,这是我最佩服的人,这种人有另一个非常好听的称谓,叫“达芬奇”似的人才,能想、能说、能干。正如上一批创业浪潮下,很多人从大公司离职创业,将公司做大便寻求大公司收购,再次回归,身价已是的指数级增长。这类人不仅是脑力工作者,也是体力劳动者,因为成功至此,投入的时间是普通人不能想象的。
我的过去,是第一类人,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胡乱爬行。有一天,我下狠心让自己停在烧人的热锅上,却看清了方向。如果让我说,自己更想成为第二种人和第三种人哪种人,我会选择三。如果说让我说自己感觉最终会成为那种人,我会选择二。
你呢?你是哪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