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有许多的批注,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同时,重新认认真真的又看了一遍红楼,果然所想所感所悟所得皆不同于18岁之时。
那就,先聊聊贾瑞吧。为什么最先谈他呢,因为对他我有着一种颠覆性的认知。从前看红楼,重点都在宝玉黛玉宝钗湘云等一干主角上,配角的戏草草翻过,只知道贾瑞最后正照风月宝鉴精尽而亡,也知道他是因为得罪凤姐最后死亡。这一次看时,将前因后果都看了一遍,理清楚了事情的脉络。在宁府庆贾敬寿宴时碰上凤姐,又动了勾引之意。王熙凤假意与他周旋,最后,贾瑞丧命于王熙凤设计的相思局。第一次在穿堂里冻了一夜,第二次则联合贾蓉贾蔷抓个现行,讹了一百辆银子外加泼了一头的粪。最后郁郁寡欢,想着凤姐后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得了风月宝鉴后正照而死。
那么,问题来了,贾瑞真的罪至死吗?
是,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他是都不撒泼尿照照自己是个什么德行,也敢来撩凤姐,但是在这其中,凤姐是给了他错误的暗示,让他觉得自己的确是有机会的。原不过是意淫一下女神,结果就被要了命。假使凤姐一开始就明明白白的义正言辞的告诉他不可能,或者只会痛苦一段时间,或者还是不死心,那就只是自作孽不可活,但是在生活中,不自量力的人,飞蛾扑火的人,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还少吗?或者人们都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才有不顾一切,一股脑的往前冲的啥劲,自己感动了自己,殊不知在别人眼里也不过是个跳梁小丑,是个笑话。然而这样的人在书里不就是活脱脱的一个贾瑞吗?而凤姐,是不是在其中就是当了贾瑞死亡的帮凶?平心而论,喜欢上一个比自己好很多的人是不是就真的该死?如果没有凤姐那些计谋,那些不明所以的暗示,他会不会死?
脂评写道“蒙回末总评:儒家正心,道者炼心,释辈戒心。可见此心无有不到,无不能入者,独畏其入于邪而不反,故用正炼戒以缚之。请看贾瑞一起念,及至于死,专诚不二,虽经两次警教,毫无反悔,可谓痴子,可谓愚情。相乃可思,不能相而独欲思,岂逃倾颓?作者以此作一新样情理,以助解者生笑,以为痴者设以棒喝耳!”看的时候真真当头一棒,所谓相思,只有相然后有思,若无相而思的话,最后又有哪一个结果是好的。然贾瑞虽在书中的形象比较猥琐,但我仍不能认为他该死,不过是愈加情深罢了,愈看愈同情,纵然他的死亡和自己的作死有很大的关系。
然而贾瑞最后死在镜中,又难道不是另一种的求仁得仁吗?我想起以前看过的聊斋之画壁,最后男主也是留在了壁中,并没有出来,和这个其实某种意义上是殊途同归的。
以前的时候看书,总是觉得代入的是主角视角,所以选择性的忽略那些草芥,然后来愈来愈大,才不过明白,哪来那么多的主角,你我的人生若是投射到红楼中,绝无可能成为主角,甚至丫头都不一定配。也不过是被薛蟠胡乱打死的冯渊,被凤姐设的相思局害了的贾瑞罢了。我终究只能是碌碌大众中的一员。那些主角们的精彩生活,其实是与我们不大相干。也正因为此,才在这次看书的时候,注意了一下以前从来未曾注意过的不那么起眼的角色,如贾瑞,如小红,如十二钗中的迎春,还有刘姥姥等等。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以后看书都不能看那些娇俏的人儿的故事呢?不是的。如今看书,不正是可以体会你从未体会过的人生,自身碌碌,但是能从书中体会到无数的悲欢离合,能体会到从未有过的风花雪月,那么,也是另一种收获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