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魔鬼经济学3》,这本书是同事赠送的,过去的一年内,一共被赠了3本书,内心还是有点小感动的。《魔鬼经济学3》是一本非常具有革命性的著作,作者列维特和都伯纳在书中用很多实验、数据以及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不同寻常的分析,来教会读者做出更有效、更有创造力、更理智地思考。
在思维方面的书籍在我看来是非常烧脑的,因为读起来容易,理解起来很难,一句话,一个故事可能要在大脑里回转半天,才能理解,理解了又不一定能够“输出”,所以我尝试着把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一些要点记录下来,做一个简单的“输出”。
1.什么是魔鬼式思考
列维特和都伯纳看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反常思维:当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需要抛下自己的道德指南针,放弃好恶、盲目的乐观或刻薄的怀疑,像魔鬼一样的思考。这其实是一个重塑大脑的过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是依赖于数据、资源的分配方式及何种原因阻碍了人们获得实体资源(比如食物和运输)或生活形态资源(比如教育和爱)。这种思维方式没有任何魔幻这处,它围绕的是常理。
2.承认自己不知道
当你纠结于对与错时,不论是水力压裂法、枪支管制还是转基因食物,很容易忽视问题的本质。道德指南针会说服你相信答案显而易见(即使事实并非如此),它会告诉你有明显的对错之分,而通常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最糟糕的是,它会让你确定自己已懂得关于此话题的一切,于是便不再汲取新知识。
承认自己不知道其实是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有不知道的事情,不要不懂装懂,当你愿意承认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时,才会开始学习。
学习的关键是反馈,没有反馈是很难学到任何东西的
这一点我是认同的,就像我看这本书,当我看完了,如果不尝试分析这本书,或者不去记下一些要点,那么我看完了就完了,具体我在书里面学到了什么,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那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可能合上书,就全忘了,这就不叫学习,最多叫看完了很多字。
这个反馈其实可以通过自己提问,或旁人给予提问,来帮助我们寻找答案。比如问自己:什么是魔鬼式思考?作者是如何介绍魔鬼式思考?书中哪些地方你认为讲得非常有道理?用了哪些论证?能否使用自己理解举例论证?
再打个比方,你现在在做一道奥数题,在没看到答案的情况下,你不去做完这道题,又怎么会知道这道题是否会做呢?题干该如何分析?考点是什么?关键的数字是哪几个?怎么去分析题干?需要用到哪些公式?如何写步骤?
即便有了很好的反馈,学习也是需要时间的,我写的这篇文章可能表达也许非常糟糕,但如果不做反馈,是完全学不到任何东西,那么我们还是会犯着同样的错误。
很多浅显的道理只有在事实面前才变得一目了然——这需要有人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去证明。只有当你不再不懂装懂后,才能释放出研究的冲动,寻找真正的答案。
(这是今天我对于这本书第一、二章节的总结,明天会写第三、四章节的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