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手上有N多个事情 ,对方都很急,自己也急着想完成 ,结果就是做A 事时想B 事,做 B事想C事,越忙越容易出错,效率不高,也不容易出工作成绩。
那面对这种情况本来应该如何处理?刚好听到喜马拉雅上的4节课讲一本书《每天重要2小时》,把这种情况说得透彻。
1、在日常生活中,认清最重要的事。
每天在工作或其他事情安排时,列出当天最重要的事。对每件事排出轻重缓急,同时估计下这个工作完成的时间,尽量保证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的事,充分利用时间,一次完成一件事,不重复不浪费精力。
2、意识到每天的关键时刻--抉择点
大多份情况我们会无意识的在做事,这需要我们有意识监控。如果早上一到办公室你就处理邮件,可能一上午没有人打扰时你就一直在做这件事,可能你原本的计划是准备做其他的事。我们做的事是大部份按神经常规程序在做,除非有事打断你,你会一直按常规程序做下去。原因是大部份事情其实不经过大脑由习惯常规程序指导 ,这样可以节省大脑的能量 ,大脑才能有精力去应付新发生的事情 。所以优秀的习惯可以让我们效率量更高。
3、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人类是认知的懒惰者,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我们倾向选择思维层面上阻力最小的那条路,这样也更容易完成。而那些需要有意识,需要郑重考虑的事情 ,需要更多思维上的努力,所以我们更依赖神经性常规行动,而不是有意识的抉择。在神经常规程序自动执行中,除非有事打断我们,产生的行动矛盾时,我们才会反思。抉择点也出现在矛盾的时刻。
4、充分利用点-抉择点
动脑筋反思抉择点,只要花上几分钟,想想什么事对我们更重要。珍惜每个抉择点,提前为抉择点作好计划,不好随便开始一个新任务,除非它值得做。
珍惜每个抉择点---一天当中出现不多,但这一刻出现时注重选择。退后一步思考最重要的事,接下来的行动,做出更有策略性有意识的选择。
提前为抉择点作好计划---计划进行中被干扰发生的概率很大,当思维被意外打乱,很可能会匆忙来应对忘记原来的目标。我们需要提前做计划,才更有可能让我们按希望的方式 行事。当脑海设想行动,和真正做这事的神经回路相同,作好准备就能顺利地完成计划。有情况打乱工作的点就是抉择点,利用这个点就是提醒我们是否是要换换任务。
不要随便开始一个新任务,除非有意识决定它值得做---一个任务完成马上打开另一任务通常会导致浪费大量时间,这比作出抉择时间要浪费多得多。
总结:把每天预计工作收集在一起,列在一张表上,排出轻重缓急,做事时一次只做一件事。完成一项任务后,不要想接下来想轻松地做什么,把这时刻想成下一步抉择点,这个时间也是让大脑休息,再决定什么是下一步应该做值得花时间,就是当天最重要的任务。平时多让自己后退一步思考自己状态,自己最重要目标,做重要不紧急的事,让紧急的事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