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味都消;
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
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菜根谭
《欢乐颂》已经大结局,但是余温尤在,众多公号仍在热烈讨论。金句也好,总结也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展示了这是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
很不幸的是,我也是热情洋溢追剧的一员。写下这个题目时心里是清醒地惭愧着。回想自己前两个礼拜的状态,按时下班的最大动力就是回家看剧,午休也不忘见缝插针看上半集。有的片断还会跳回去看,往往熬夜,影响第二天,循环往复。直到看完最后一集,大大松了一口气,顿时觉得属于自己的时间宽裕了许多,恢复跑步、阅读、按时作息,生活回到正轨。
彻底清醒下来,我意识到自己非常不喜欢这种状态。看剧当时给我带来的暂时型满足,远远抵不掉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有人说,好的剧如同好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能给人启发、进步甚至顿悟。你看看中间那么多的金句,关于职场,关于人际关系,关于自我奋斗,肯定有益无害啊!
可是,类似这样的道理,我们看得还少、听得还少么?微信的鸡汤体就是典型的精华中的精华,除了被打动的短短十秒或者一分钟时间上,其它作用又在哪里呢?鸡汤固然好,但如同水一样,喝多了也要中毒的。
至少,对我本人而言,并不觉得有什么进益,虽然很惭愧地也追着看,这也是清醒下来后悔的原因。改变的真正动力源自自身,源于内在的需求,外在的压力最多解一时之困。我实在不奢望也不希望通过电视剧这种方式来影响自己。因为影响大多是负面的。最典型的现象,看看经常追剧的人群的状态就一目了然了。
现实中追《欢乐颂》的人除了做剧评人、推手因工作相关外,大多数都是和剧中樊、关、邱相似的人:相似的家庭、或者相似的职场经历、感情经历等,甚至遇到过一模一样的事,很容易激起共鸣。现实不如意,但是仍在为之努力,有希望,有寄托,还有梦想。前进和后退都不是海阔天空。如安迪和小曲之流,应该几乎不在追剧之流。因为她们的生活比剧中更精彩。这种精彩我们没体验过,更容易仰望和羡慕。但是,一部剧下来,随着剧情必需的反转等情绪起落,甚至大起在落,或涌出无数业余谈姿外,还有何益处可言?剧终之日回归现实,仍是苦逼现实。对自身几乎毫无进益。这个几乎,也几乎可以不考虑,不要心存侥幸把自己放到幸运的那一点点概率里。马太效应是很应验的。
菜根谭里说: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味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同理,做不做一件事,最简单的评判标准,就是清醒的时候是否会后悔。我不希望我的明日悔今日,我的老年悔少年。我希望能活出专属于自己的欢乐颂,用双手建立起专属于自己的踏实的生活。
致所有不再追剧的姑娘们。
愿有所得。更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