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在《朗读者》中说过:“陪伴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但凡是那些学业优秀、心理健康、自信独立、内心富足的孩子,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他们。
01 父母今天陪伴越用心,孩子未来就越优秀
密歇根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对孩子行为得体、考试名列前茅这两件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家庭聚餐的频率和时长。既不是作业的数量,也不是家长督促学习的程度,这是不是让人很惊讶。
这也说明,一个孩子的珍贵品质、学习能力,是在父母的温馨陪伴下滋养的。
02 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或低质量的陪伴,孩子未来的差距巨大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成果,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父母错误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毁掉了孩子的努力与潜力。
(1)父母耐心不足,不能好好控制情绪。
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友好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而动不动就发脾气、失去耐心的陪伴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剂“毒药”。
(2)动不动说教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喜欢对孩子说教、讲道理,但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只是希望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结果导致亲子关系很紧张。
(3)经常打扰孩子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或者不够相信孩子,在孩子专心做事、写作业、看书等的时候,喜欢隔三差五地打扰孩子,给孩子端茶倒水,或者看一下孩子有没有在认真做事。
结果适得其反,孩子刚刚集中起来的注意力,被父母不经意的破坏掉了。
(4)期待太高,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在孩子的一生中,不仅仅只有成绩,成绩,成绩,还有出社会后的社会生活。
陪伴孩子,不是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与关注,就能获得同等的回馈。
放平心态,把陪伴当作一场无与伦比的旅程,和孩子一起长大。
高质量的陪伴孩子,讲究的是策略,“质”远比量重要得多。
03 5字法则,叫你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
哈佛大学曾推出一个叫“Ready 4 Routine”的创新项目,并根据具体社会实验,总结出了一个“PEERE”法则。
01 Pause(暂停)——看见需求,精准回应
陪伴不单单是陪在孩子身边,而是暂停手头正在做的其他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身上,仔细感知孩子的情感需求,理解他的情绪。
哪怕每天只有一小段时间,只要让孩子感受到你与他亲密的联结,陪伴就是有价值的。
02 Engage (参与) ——放弃主导,积极参与
父母陪伴孩子,决不是让孩子按照你的想法行事,而是寻找合适的切入口参与到孩子的世界中去。
陪伴孩子,是充分尊重孩子的爱好和兴趣,陪着孩子一起探索世界。
03 Encourage (鼓励) ——全力支持,经常鼓励
徐小平说:“人生就是永不停息地探索,要让孩子在不断探索中寻找自己的天性。父母要尊重并呵护这种天性,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无论孩子的想法如何,有什么奇思妙想,作为家长需要以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多多鼓励他。
当你不断地鼓励孩子大胆展现自我、勇于思考,孩子可能还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04 Reflect(反馈)——平等交流,及时反馈
戴尔·卡耐基曾说:“做一个好听众,鼓励别人说说他们自己。”
父母高高在上的说教和控制,只会一次次戳伤孩子的心,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放弃沟通,选择自己扛起所有的压力和苦闷。
只有把平等、尊重当作前提,像朋友一样和孩子面对面、心对心的交流,才能真正建立起情感的桥梁。
05 Extend (衍生)——扩展视野,发散思维
父母陪伴孩子的最高层次,就是打开孩子的新世界、拓展孩子的思维、拓宽孩子的视野。
在孩子还小、很多想法还不成熟,也不够全面的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多角度思考,多去接触新的知识。
这样的陪伴才是充实的、收获满满和有价值的。
哈佛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所说的:“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孩子成长的速度,也远超过我们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