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你的咖啡知识已经大于95%的人了。
咖啡最初产于埃塞俄比亚高原,16世纪传至欧洲,欧洲人移种于中南美洲。而中南美洲土生的提神类饮料是可可cacao,巧克力的原料。 至今在美国加拿大,热巧克力也是喝咖啡并列的饮品,但热巧克力在中国市场不太受欢迎,因为实在太甜和浓郁,不太合中国人口味。
咖啡体现的味道主要为酸,甜,苦,其中甜味并不直接体现而更多的是“回甘”的意思。
从咖啡生命周期的角度看,主要分为种植,3年后开始每年采摘,产地预处理(日晒或水洗),烘培(靠近消费地),磨粉萃取(商家研磨好或自行研磨),添加奶和糖。
日晒natural和水洗washed,水洗需要当地有水系条件,由于好的咖啡豆品种都产于一定的海拔高度,不是所有产区都有水洗的条件,如果没有就只能日晒,所以一般来讲水洗优于日晒。
烘培对咖啡味道也有很大的决定作用,约30%,所以好的生豆找好的烘培师烘培,最后的咖啡豆即使贵一点也是值得的。 可以去上海星巴克烘焙店看那个巨大的咖啡烘培机器,还是蛮有趣的,入场不用消费。
浅焙,中焙,深焙重要区别在出豆时间,在一爆 (1 Crack)前为浅焙,一爆到二爆之间出豆为中焙,二爆后出豆为深焙,曾经的商用咖啡比如星巴克一般都是深焙,因为味浓,但近两年风向是喝手冲精品,手冲咖啡一般以浅焙中焙为主。
咖啡种类粗略就分为两种:阿拉比卡arabica,罗布斯塔robusta,阿拉比卡约占世界总咖啡产量80%,各种精品咖啡都源于阿拉比卡的大类,比如波旁(bourbon),蒂比卡(Typica)等等,;罗布斯塔糖分低苦味浓不太招虫,相对容易种植,而且咖啡因含量高,是速溶咖啡的主要原材料。
咖啡的三次浪潮是指,速溶咖啡为第一次浪潮,星巴克代表的意式咖啡为底的商业咖啡为第二次浪潮,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是所谓的第三次浪潮 the third wave,消费国对精品咖啡的分级方法来源于葡萄酒对某个酒庄年份的口味评级方法。曾经有欧洲SCAE和美国SCAA两个咖啡协会,刚合并成SCA(Specialty Coffee of Association)。
瑕疵咖啡豆对咖啡口味有很大影响,只要混进一颗瑕疵豆,口味敏感的咖啡师能喝出味道的不同,瑕疵豆除了虫咬变质这种比较严重的瑕疵,形状不规则的也要全部挑出,否则不规则的部分在烘培的时候会严重焦化影响整杯咖啡风味,当然磨粉之前再挑一次豆子也是个办法。
咖啡的产区集中在咖啡带(bean belt),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几乎和热带重合,中南美洲是最大的产区,包括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巴西,危地马拉,非洲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亚洲的印尼越南等,中国的云南的地理环境也很适合培育咖啡,但相对技术沉淀不如国外,目前的咖啡热加速了咖啡种植技术的引进和研究,相信云南地区的咖啡会越来越好。
Espresso和手冲的喝法体现了咖啡本身的风味,和商业咖啡中拿铁,卡布奇诺,玛奇朵等加糖加奶的咖啡非常不同,后者可能更体现的是复合奶味和甜味,咖啡更多补充了单纯奶味和甜味的单调感,甚至我愿意把这两种看作很不同的两种饮品。
意式咖啡机是最常见的商业咖啡萃取方式,目前家用的千元级别的意式咖啡机的萃取和打奶泡能力还是无法和商用万元级的相提并论。滴滤的方式在意式咖啡机发明以后其实被替代了很多,滴滤咖啡最初用于牙买加咖啡,尤其是最好的蓝山咖啡,现在滴滤更多的是操纵感和复古情怀。
手冲是家庭喝咖啡的好方法,不过手冲是没有油脂的,如果习惯喝商业咖啡的可能觉得手冲不像咖啡。摩卡壶是没有意式咖啡机的情况下的便宜替代,是有油脂的,可以喝espresso也可以加奶加糖,法压壶使用的好也能做出好咖啡。意式,摩卡壶,手冲,法压所用咖啡都研磨颗粒度不一样,意式最细,手冲可以粗一点。还有不太常见的土耳其式萃煮和埃塞俄比亚细颈瓶萃煮。
咖啡的喝法其实很随意,比如埃塞俄比亚可以配爆米花吃,黎巴嫩一定要加小豆蔻提味,加拿大人可能配甜甜圈,哥伦比亚人配玉米饼吃。大部分咖啡并不追求拉花,只有商业咖啡中的明星,拿铁咖啡,拉花也有商业的推动。
最近咖啡很热,但是点外送的话,手冲和espresso非常讲究做完喝的时间,按照快递的速度30分钟计不建议点手冲和espresso的外卖。商业饮品拿铁之类的可以外卖,但口味随时间还是有变化的,只是因为大部分也不太讲究,而且奶和糖加很多掩盖掉咖啡的风味变化。
16.瑞幸咖啡的味道和便利店咖啡差不多,随着资本赚钱欲望增加,同时用户审美提高,瑞幸是需要有对策才能生存的。我写过瑞幸的商业文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实在是不太有人愿意看长文章。
喝咖啡主要是需要自己品味,不过有了小知识能让喝咖啡更有趣味。
*本文凭记忆写就,毕竟还不够专业,有错漏之处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