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
沉重是大家不知道人去了什么地方,如果知道是个好地方,就不会难过了。我愿意相信那是个好地方。
——网络
我思:
昨天和同事聊天,说起他姥爷去世前神智不清,家人在亲情与理智的纠结下,还是决定插管治疗又维持几天的无奈。
今天清明,在网上看到两个新概念,可以处理这份让很多人在理性与情感间拉扯的问题。
第一个是,生前预嘱。预先的预,遗嘱的嘱。生前预嘱,不等于遗嘱。就是特指,病人在弥留之际,选择是否用机器等维持自己的生命的说明。
今年1月1日,深圳刚刚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落地生前预嘱法案的城市。
第二个是,终活。就是在生前开始规划离开以后的日子。
一部分是生前整理。比如,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把自己的银行账号、密码,还有其他信息全都记下来。再比如,把自己的电脑管理密码、社交账号密码也全都记下来。其次,是后事准备。比如,写下遗嘱,明确遗产的处理方案。再比如,写下自己葬礼的方式、墓地的选择以及处理意见等等。
把人生计划,从退休,再延长一点点,不仅是把自己的一生安顿好,也包括,把跟自己相关的亲人、朋友,以及每一段社会关系,都安顿好。这或许,将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讨论起来,这样的话题有些沉重,但随着时代的改变,人类的进步,这样的准备,或许才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我的梳理,对世事的清明。
如此,反而会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吧!
解读者:小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