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会对现实社会感到不满,偶尔觉得自己患了一种叫做抑郁症的病。在抱怨生活的同时,也偶尔想过要了结自己的生命。大概是厌倦了无病呻吟的日子,心里有个声音在歇斯底里地呐喊:去读书吧!于是我找到了余华的这本《活着》。
这是我第一次读余华的书,百度百科里这样形容他:“作品以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实现了文本的真实。”《活着》这本书就是这样一个如此真实的世界。他讲述了主人翁徐福贵的一生。
读这本书时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心里好似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可笑自己生在好时代却不知感恩,不懂珍惜。正如书里所说: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初读福贵时,觉得作者对他极其残忍,他先是送走了他的父母,又相继送走他的子女、配偶、女婿和外孙,整整四代人,最后只剩他自己和命运搏斗。再读福贵时,又觉得他是幸福的,就像作者说的:“我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既是生活又怎会只有苦楚没有幸福?若无幸福又靠什么来支撑他活下去?
少年时期的福贵,让人厌烦,他留恋青楼,败光家产,甚至气死自己的父亲。就这样一个浪子却拥有一个让人艳羡的好妻子——家珍。
福贵说过:家珍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
她的善良彰显了那一代人的纯朴、真挚。福贵在青楼豪赌时,家珍向他下跪求他回家,他抬手就是一巴掌甩向家珍,一个身怀六甲的人在众人面前下跪被打。福贵败光家产,气死父亲,落入草根。从青砖黛瓦搬入茅草之舍,福贵尝到人生苦果。家珍也被岳父接回娘家。
落难后的福贵快速成长,他抗起当父亲当儿子的责任。在他以为这辈子就要失去妻子时,家珍带着儿子回来了。从千金小姐到福贵之妻,从贵门太太,到贫困妇人,家珍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她既干着农活,又伺候福贵。时间一久,她患上软骨病,即便这样,她仍然说出:“有活干心里踏实。”
家珍为福贵付出一生,福贵也在用生命爱着家珍,当家珍患上软骨病后,福贵毫无怨言地照顾她。儿子有庆的死,让她去了趟鬼门关,她咬紧牙关活了下来。命运无情地带走了女儿凤霞,失去凤霞后的家珍犹如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消失在岁月的长流中。她在死前微笑着对福贵说:
“我想到你会亲手埋掉我,就安心了……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过。”
福贵平静而又面带微笑地说:
“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留下,不像村里有些女人,死了还有人说闲话。”
读到这我已哭出了声,看似平凡的夫妻却又这般不平凡。只因他们相依为命,他们相互感恩,相互信任,他们懂得珍惜。纵使家珍不在,但他们的爱情还在。
凤霞的一生也是极苦的。儿时的一场病让她失去了声音,自此又聋又哑。她继承了母亲家珍所有的优点,她总是争着抢着去做田里的重活累活。当家珍的身体渐渐虚弱,凤霞则代替母亲撑起这个家。凤霞渐渐长成大姑娘,给她找个婆家便成为家珍活下去的希望。
我怀着笑意读着凤霞从相亲到出嫁那段,这是她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她的男人虽是个偏头,但待她极好,家珍形容他是实在人,心眼好。可不就是心眼好?他不惜欠债也要敲锣打鼓的将凤霞娶回家,只为给她别家女儿出嫁时都有的排场,婚后他又自己默默地还债。
在那个时代,出嫁的女儿得一个月后才能回娘家,可凤霞才十来天就回家了。女婿待福贵如亲生父亲般孝顺,福贵待他也亲如儿子。凤霞没多久便有了身孕。他有儿有女又有了外孙,此时的福贵如此幸福。
分娩代表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可代价却是另一个生命的流逝。余华笔下,凤霞地离世让我如鲠在喉,如同身临其境。倘若凤霞活着,那是否家珍也会活着?是否凤霞的丈夫也会活着?又是否她的儿子苦根也会活着?凤霞的死,使我到现在都无法放下。然而福贵必须放下,因为他要活下去,他必须活下去,他有责任活下去……
苦难并没有压垮福贵,他攒够了钱买了头活不久的牛。从此,一人一牛,两个福贵相依为命。共度余生。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生活不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绝境。因为在这世界上,有太多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发生。若看不到别人的“绝境”,我们很容易被自己欺骗,然后自怜自哀,甚至最终走向死亡。不论何时,我们都该牢记,只要绝境中还有一丝阳光,我们都该用它来照亮自己的人生,——心若向阳,何惧悲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