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错要求,以为半小时是读第六章,结果其实是半小时读第二篇,整整包括七个章节,哑然。怎么可能用半个小时的时间看掉将近100页的内容呢?如果是《琅琊榜》我可能做得到,可是这是阅读界的天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诶~~
后来看到小生老师居然做到了,似乎还成果颇丰,好像也是带着疑惑从看不懂渐渐到达畅快淋漓的境地,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我也下决心要尝试一番。
检视阅读五步法我已经做成了卡片,现在更是变成了书签,夹在书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把学来的模型加以实践。
检视阅读五步法实践——从目录能看出什么
那就来吧。先看包装,作为一个篇章,似乎只有书名和类别值得细究,书名即是篇名,分析阅读的方法,类别呢,老大已经剧透过了,讲的是一种阅读技巧,所以可以归为实用类的文章。
再看整体,就是看目录、目的、目标、受众。目录十分庞杂,有大标题中标题小标题,也是跳不过去的,所以必须细细看。所以我问自己,能从目录当中看出每一章讲什么吗?
目录当中有几个字眼是非常显眼的,分别在第七章、第九章、第十一章提到了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于是第二个问题来了,能否从目录中判断出,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呢?
再仔细看看,似乎第七章的内容对应的是第一个阶段,第八、第九章内容对应的是第二个阶段,第十、十一章对应的是第三个阶段。由各章的标题标注可以判断,第一个阶段应该是关于结构与大意的,第二个阶段是关于关键字关键句的,第三个阶段是关于评论和判断的,回想起老大说的总分总结构,我下了一个初步的判断,第一阶段关乎“全局”、第二阶段关于“细节”、第三阶段关乎“局外”。
关键字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关键词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在提醒读者本章所讲的内容,于是我直接从关键字入手,去判断每一章的主题。果然,目录中处处隐藏着关键字,本章节的内容、以及分析阅读几个阶段是什么几乎都呼之欲出。
由此我得出:第六章的关键字是分类,第七章的关键字是结构、大意,第八章的关键字是关键字,第十章的关键字是评论,第十一章的关键字是判断、论点,第十二章的关键字是辅助、工具。
什么是主旨?
只有第九章的关键字我一时半会无法参透,是主旨吗?那么,主旨是什么东西?于是我翻到了第九章第一页,赫然发现答案就在上面,我差点还去查英文原版,原来作者早就等在这里了。
因为目录中,还出现了“大意”、“论述”这类词,和“主旨”的意思有些相近,所以,第三个问题来了,主旨的定义是什么?和这些概念的区别是什么?
第114页赫然写着:书里的提案,也就是主旨,也是一种声明。那是作者在表达他对某件事的判断。
主旨对应的英文是proposition,主旨和意图、观点、或者论述不同,主旨是作者对某个问题的主张,包含了作者的观点WHAT,但这个阐述主张的意图不仅仅在表达观点、说服别人,而且是由一系列的理论作为支撑的,告诉读者为什么WHY要采信他的主张,而把这些主张表述出来,采用的形式就是论述,同时实用型、论述性的文章还会告诉读者如何HOW依照他的主张行事,以习得一些知识或技能。
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
再仔细一想,既然主旨是作者对某件事物的判断,那么分析阅读第二阶段就是要找出作者的判断,而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就是在理解作者判断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判断咯?果不其然,第十章的第一段赫然写着“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由此我深刻意识到中外教育的区别,中国学生擅长理解、接受,却不擅长批判、质疑,我们往往认为,书本一般都是权威性的,看没看完只要看是不是懂了就行了,缺的往往就是最后一步,自己的判断。也恍然大悟,为什么检视阅读搞出这么多步骤,要看书评啊印次啊出版社啊前言啊,这不仅仅是在帮助读者了解这本书,也是在侧面帮助读者下判断。
快速阅读其实可行
通过对第九章的学习,我发现了,本书有一个特点,就是会在每一章的开篇,为读者厘清一些概念,告诉你一章讲什么、为什么要讲,帮你概括学会了这一章会对真正了解一本书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再加上每一章的结尾,都有对阅读规则的一段复述和小结(我吃亏就吃亏在这里,之前用kindle看时,每看到一个规则我都费心地标注出来,等到看完一章才发现人家早就给你标注好了),其实看这本书是有窍门的,难怪只用30分钟就能看完,这30分钟,用来看目录、看标题、看每章的头和尾,不懂之处再去细究,这样算来30分钟也能读个大概了!如果一开始就钻进去细究,反而很容易陷入细节出不来!(当然啦,如果直接翻到第144页,连翻阅不同章节的力气都可以省掉了。不过,不是所有作者都这么厚道滴~)
好眼熟的三步——作者的思维模型get
最后再回到检视阅读五步法的卡片上来,想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步骤没做,惊呆了:
其中的三步:看整体、看细节、下判断为什么这么眼熟?这不就是分析阅读的三阶段吗?
我相信这也就是作者的思维逻辑和思考模型,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阅读、学习的方法,相信他自己也是恪守着这样的规则去学习的:
- 不要一上来就陷入细节,心中始终存着全局观。
- 有选择性地深入细节,这些细节可能是关键字、关键句、揭示作者观点的论述性文字。
- 理解是出发点,但不是终点,不盲从作者,了解作者的判断,但以自己的判断结尾。
这其实也是学习任何一样复杂事物所须遵守的规则,在走入一片沙漠之前,始终带着你的地图(全局思维)和指南针(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