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中,认识一个叫王守仁的人。
偶然发现,9教那边的雕像,叫做王阳明(王守仁)。
这个人厉害吗?其父亲对其的态度转变,从恨铁不成钢到以子为荣。反差是如此之大。
光就智商来说,他就已经很厉害了。更厉害的在于,他发现自己的不凡之处,不屑走阳光大道,成就功名,而是选了一条极为艰难,而且不讨好的路来走---成为一个圣贤。
其实以现代人的角度,很难理解所谓的圣贤。孔子是圣贤吧,朱熹也是圣贤。没有仔细研究,只能明白他们是很厉害的人,但是圣贤?难道不是飞天遁地的那种= =。
王守仁以朱熹为榜样,走格物致知的路,想要抓取那渺渺的理。他是怎么做的?一开始在家里,不好好学习,盯着竹子,一来就是几天,荒废学业。然而并没有盯出一个所以然。父亲恨铁不成钢的感情就出自于此。当官之后,本来可以进京升官发财,却选择去偏远地区当小官。父亲那叫一个恨呐。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王兄弟也没走通朱熹那条路。
某一天,可能灵光一现,理存于万物之中,也存于心中,心中有理。于是乎一跃而成为圣贤。开创了心学一派。
心学讲究什么?知性合一。你光懂是不行的,还得能做的出来。虽然这样看看似乎是一个谁都能明白的道理。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他是伟大的。
王守仁在去世之前,留下四句名言勉励弟子: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人的本心是无善无恶的。因为有了意念的加持,有了善恶之分。为善去恶是每个人为之努力的一个境界。
纵观王大师一生战绩,不可谓不耀眼。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功名。
比如说,拿到了某些人贪污受贿的记账本,直接烧之。
比如说,捉拿反叛藩王,却将功劳拱手让人。
比如说,被小人言语攻击,却不予回应。
对比自己的表现,只能说,境地太低,境界太低啊!
有些明知的道理,很难保持心境的空明。
保持本心就好,好沉重的六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