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交过这样的朋友:
你发了一条情绪不是很对的朋友圈,要么发了个哭丧脸的表情,甚至仅仅是改了一下微信签名,他就立马弹出一个对话框“你怎么了?”要不就一个电话打过来,问你有没有事。
我搜索了一下微信对话框,最好的朋友曾经给我发过三百多句“你怎么了”。
点开看,这些时刻涵盖我睡不着觉凌晨四点分享了一首歌的时候,工作压力特别大、半天都没回她消息的时候……
其实不管她有没有在那一刻帮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感觉都真的特别让人安心——因为你知道,她是非常、非常在乎你的。
就像我曾经写过的一句话,“喜欢的不是解决问题本身,是‘需求被看见’的感觉。”
今天也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感悟,希望你早一点找到,那个能“看得到你”的人。
01 /
感觉我身边再独立的女生,包括我自己,遇到挺身而出帮自己解决问题的人,内心还是会融化的。
喜欢的不是解决问题本身,是“需求被看见”的感觉。有句话说,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是没有被真正“看见”的。看见是个蛮奢侈的词。
02 /
很多忍气吞声的懦弱者本质都是顾虑太多。又想关系得以保全,又害怕对方生气实施报复。
其实如果你厌恶他,那实际厌恶他的人可能不止一个。你越是与他死磕较量,他反而习惯这种对待模式,不会再撕咬你。你越是优柔寡断,他越抓住你不放。
03 /
谁都渴望找个永远爱你如生命的人,渴望对方的永久忠贞,渴望爱情的无限保质期。但这不是只取决于对方是否长情,而是取决于你自己,你有没有给对方足够的爱的材料,你是否有自我的动态更新。
爱情并非一次性丢给对方一本书,逼迫对方一读再读直到边角破败,对内容倒背如流直到厌倦,还期待对方永葆初见的痴狂。
爱情是不断撰写新的章节,纵使全书只有一个故事,也能纵深下去,永远牵动他的好奇心。
04 /
越来越喜欢工作。
工作并非绑架你的自由。一份好工作能让你不断找寻自我、验证自我。聪明人会珍视跟每个工作情境相遇的契机,从每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取养料。
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平常是看不见的,只有和很强的东西碰撞之后,才能看到自己。
为人处世是否通透,做事是否条理清晰,观人识人是否明达,这些不是自己空洞描摹的。是在工作的一个个试验场中,碰撞出来的。
除了工作,很难再有其他机会,让你跟那么多自我碰撞。
05 /
你们年轻时有没有那种自寻忧伤的时候?
觉得过分沉浸在快乐中是不对的,绝大多数笑声是肤浅的,忧伤是进入深邃思考领域的通行证。
那时候排斥喧嚣的喜剧,排斥太甜腻的言情,排斥俯拾即是的粗冽的快乐。
但现在这些成了拼命想拥有的东西。
06 /
现在大部分人的共识是童年虐待感情残缺的人,成年之后也拖着从前长长的阴魂不散的阴影。但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呢?
正是因为体会过太多被生活粗暴蹂躏的时刻,更希望自己所爱的人能永远被温柔对待,才愿意把所有的甜给她,让她永远也尝不到自己尝过的苦。
07 /
刚看到一个关于“调情”的定义——“两个人,不动声色地调动彼此的情欲,而自己不为所动,谁先动了情欲,谁就输了。”心如止水固然是很酷的,但愿意袒露心动的窘迫和牵绊,愿意主动深陷情欲里的人,更酷吧。
08 /
一个朴素的道理——只要你对别人存在潜在价值,那么先迈出一步,主动请求别人帮助是最有效的提升亲密度准则。对方帮助到了你,之后也会安心地请你帮个忙。一来一往,感情就升温了。关系疏远的原因不会是交集太多,而是交集太少。
09 /
现在信息爆炸且选择丰富,反而让维持“正常生活”的成本越来越高。
需要克制饮食和频繁进健身房才能保持体形,要把大量时间花在看公众号和其他媒体上,去了解当季穿衣风格,跟进网路热词热梗,还要追上这轮知识付费。还有,每天的自我清洁以及护肤保养和化妆都要大量的时间。
越来越体会到穆旦那句诗的恰切和悲凉——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10 /
跟朋友闲聊,说到成年人越来越羞于展示自己纯粹的善意了。
甚至更希望自己是个乍见凶狠的人,降低大家的期望值,这样才过得更悠游自在,善意才更大限度被珍惜。
但总有一些人,值得你把所有的温柔都给她。不需要她索取,也不求她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