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到写作的“灵感”?
有一个读者问李笑来:“每天开始坚持码字后,总想着天天有灵感,天天写不断。但灵感这东西并不靠谱,时有时无。没有灵感又想写点什么,就比较烧脑,不写又很迷茫。”
说起来,“灵感”真的是一个虚幻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日更,甚至一日几更,真是超级佩服,他们的那些灵感从何而来?怎么就那么能写呢?
李笑来引用李翔的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
“业余者才讲灵感,我们专业人士只是每天早上准时开始工作。”
接下来,他建议大家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1,想一想过去做过的事情当中,有哪些是依靠心情做的?比如心情好就做一做,心情不好就不做;又有哪些是迫不得已,只能硬着头皮做下来的?后者肯定多过前者。
2,我们不一定要成为专业人士,但模仿专业人士的样子,可以让我们成长得更快。“装模作样”可以让自己看起来有专业的样子,也让自己变得更好。
3,如果写作没有“灵感”,多半是最近没有多思考。多读书,看文章,从其他人的观点中找到引发自己思考的问题点。“灵感”有可能自然而然产生。
看完李笑来的回答,幡然醒悟:想要坚持写作,做到2点就够了。
一,硬着头皮坚持写,学习专业人士一样,把它当做一个工作。二,多读多看多思考,从中有所启发。
如何收集素材?
如果想要从旁人的思考和成就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灵感”,随时随地记录转瞬即逝的灵感和素材是非常重要的。
记不清是哪位作者的分享中提到,其实,“灵感”并不是一个能抓住的东西。擅长写的人,除了善于观察和思考外,还在于惯用“收集器”,把看到的见识到的别人的思考和见地,随时随地记录下来。一有一点点思绪,马上就写下来。
人的大脑虽然存储空间大,但毕竟是有限的。善用身外的“收集器”,将材料收集起来,将大脑的“灵感”随时记录在一个地方(如手机软件、小纸片等),等到感觉没什么东西可写时,翻看这些东西,没准,“灵感”就来了。
《哈利.波特》中,有一个“冥想盆”,邓不利校长会定期从脑子里抽出一些思绪扔到盆里,然后慢慢显出一个形状。一个好点子就出来了。
写作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不妨将脑子里的想法铺陈在纸上,看看这些想法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罗列、搭建,可以发现不少可写的东西。
写作时,从表达者的角度表达,不要时不时跳出来,连续评价。——写作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跳到同行评价和读者的角度主观评论。
写什么内容?
写作的关键点有三点:自己的体验、感悟和观点。其中,观点是最难的东西。而体验和感悟却是自己的,基于个人生活。
1,仔细地体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和感觉都各有不同。仔细体验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写下来,那就是一篇独一无二的文字。
2,先从别人的观点起步。如果觉得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够好,就去看别人的文章和书籍,甚至是电影。所有的电影、书籍和文章中,都有别人的观点和感悟,不妨从读后感、观后感写起。
3,创造一些不同的经历。体验一些不同平常的生活和经历,读一些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灵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转瞬即逝,及时记录,平时多多思考,多看别人的思考和经历,将“写作”当做早起的一项“工作”来做,也许,我们也能在写作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