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之说,在这样一个父系氏族社会,男娶女嫁,夫唱妇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孩子基本随父姓……女人的地位似乎总是低男人一截。而且一般来说,结婚后女方的户口要迁至男方户口所在地,女方要去男方所在的地方生活。
由是,民间有很多类似“闺女是给别人养的”这类说法,那些封建社会里“生下男孩就当宝贝宠,生下女孩就丢弃贩卖”的做法也就可以理解了。
人们都想“养儿防老”,没听人说“养闺女防老”。前些年,我不懂为什么养女不防老,后来渐渐了解,在中国社会中通常男性在外打拼,决定着家里的经济状况,而女性在家浆洗衣物,照顾老人小孩,是没有经济大权的,自然也就在家里没了地位。况且女性一般为家务事忙里忙外操心,根本没有时间再顾及娘家人。而且重要的一点是女性本来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的离娘家方圆几百里,想见上一面都很难,何谈照顾。
1
大概半年以前吧,在某个微信公号上看到过一篇文章,标题是“远嫁的女儿,是父母丢失的孩子”。具体的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主要的观点就是为人女儿,最好别远嫁。因为一旦远嫁,为婆家事操劳,尤其是离得特别远的,几乎没有回去看望父母的机会,如果日子再清贫点,连隔空孝敬的能力都没有。
这个女儿如果有兄弟姐妹还好,那样其他兄弟姐妹会帮忙照顾爸妈,如果没有呢?父母每日看着别的家庭团圆,看到隔壁王大娘抱着儿孙尽享天伦之乐,他们心里作何感受?
有时候,亲情也怕距离,距离一长,时间一久,一般就只剩下父母一方在隔空思念了。而儿女会因为世界的精彩广博,也可能因为自己的小家庭种种琐事慢慢就忘记了自己的父母是多么需要自己照顾,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有那样的至亲。
2
我老家的邻居,他老伴不在的早,膝下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只有儿子算是在身边,他常年在老家住,儿子在县城住,而三个女儿嫁到很远的地方,且大都婚姻坎坷。我印象里,只有其中一个在结婚的第一年回来过,后来就再无音讯。
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他的女儿们回来探望过他,儿子平日里偶尔回老家来,也是领走老人卖粮食卖核桃的钱。老人一个人锄地做工,一个人吃饭,形单影只的,只养了一条小狗,甚是可怜。
辛辛苦苦养到大的女儿们呢,见都见不到几面,像是给别人做嫁衣一般。我不知道再过几年,他经历生老病死中的“病”阶段时,榻前是否有人照看。女儿一旦远嫁,就再也不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了。我们都深知父母对子女的爱不求回报,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无私一辈子。可是为人子女,在享受父母的这份爱时,是否有想过自己将来有一天终究要回馈给父母一部分的?这不是简单的“知恩图报”可以言明的,是我们生而为人的一种使命。
至于远嫁,为何最好不远嫁,是因为如果远嫁,基本已无孝敬双亲可能。除非混的特别人模狗样,可以把父母接过去与自己同住或者就是有能力创造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条件之类的,总之就是能够让父母颐养天年。可是混得好的人有几个,而且混得好也就注定工作很忙,加上照看家里的烂摊子,再去照看父母实在太难。
3
有人说有的人即使近嫁,照样不照看父母。当然有这种可能,也肯定有实例证明,毕竟什么事情都有个意外特殊的案例。只是,在父母身旁却对父母不管不问的终究是少吧。离得那么近,容易抵达,想念生发的快一些,况且哪怕是周围人的眼光也会让你及时的去探望父母。
等父母老了以后,最需要的不是钱,是陪伴。
他们可能今天因为你回来家里吃饭就显得万分兴奋,一大清早就去菜市挑选各类好吃的,回来做。可能他们有你家里钥匙,隔两天就会去为你打扫打扫房子,煲点汤送过去。当然不远嫁,不是图了吃父母的饭菜,而是为了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赶到,有个头疼脑热的可以及时照顾。
一定有很多人心里特别清楚,哪怕有了自己的小孩子,对自己最好的人永远是父母。那么我们为何不能尽己之力回馈一些呢?
这两年来,在我身边也见证了不少亲戚结婚。远嫁真的就像魔咒一样,远嫁了的都是几年都不回来一次,因为家务缠身,因为路费也是钱,总之就是回不来。而那些住得近的呢,至少可以在自己家和父母家之间来回走动走动。父母老了,最需要的是看见孩子,不是钱,不是贵重物品。
他们跟邻居王叔李婶比较的时候,如今都是比谁家儿女回来探望次数多,而不是比谁礼品拿得多拿得贵。
如果不是因为特别浓郁的爱情,那么远嫁的人真的需要想一想,哪边对自己来说更重要,更不能割舍,从而做出一个最合适自己的抉择来。
来到简书真正写字的第10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