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353年的一个暮春,天气晴朗,春风徐来,远处有崇山起伏,峻岭绵延,近处是一片茂密蓊郁的森林,和一丛丛直指云天的翠竹。晴光转绿萍,行人须眉绿,正是江南好风景,游冶踏春正当时。尽管江北的中原铁蹄铮铮,刀枪齐鸣,阻不了南方自然界的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掩不住东晋名士们的风流倜傥,飘逸洒脱。王羲之与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恃才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等四十一人,于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依次环绕清澈的溪流而坐,一边饮酒赋诗,一边畅叙情谊。这本是东晋时期名士们一个普通的聚会,游玩、饮酒、作诗、结集,都是古代文人们常玩的游戏,这次也不例外,特别之处在于,为众人诗集写序的是王羲之。王羲之为历史为后人留下两件瑰宝,震铄古今,也让兰亭集会变成文人雅集的代名词。
其一便是书法《兰亭集序》。《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从容娴和,气盛神凝。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兰亭序》,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认为它是“尽善尽美”之作。黄庭坚称扬说:“《兰亭序》,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这篇传颂千古的名迹,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势纵横,变化无穷,有如神助。充分体现出行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形态多姿、点画相应的特点。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行书艺术的巅峰。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兰亭序》将自然之美与情感之美融为一体,有天机入神之韵,具行云流水之形,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是独步千古的书法绝品,据说后来羲之又写过几次,再也达不到如此境界。
其二是文章《兰亭集序》。因为王羲之以书而名闻天下,掩盖了他的文采,虽然他流传下来的文章只此一篇,但足能说明他是个文章大家。虽是一篇简短的序言,却跌宕变化,摇曳多姿,情感丰富,思想深刻。几百字中,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剪裁无缝,浑然天成。然而文章的妙处不只是布局和雕琢之工,情感和自然之美,更在于王羲之提出了人生的最高哲学命题: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虽然人有中规中矩者,有放浪形骸者;需求不一,取舍万殊。但人在 “暂得于己”时,都会“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自然感慨万千,觉得一切不过如此。又有什么值得高兴和留恋呢?人生最大的事情还是生死,不管寿命长短,都要归于寂灭,想来都让人惆怅心痛。如此看来,盛宴聚会都会消散,良辰美景终将幻灭。兴尽悲来,盈虚有数,古人今人后人都是一样,所以抒怀感叹,原因大概一致吧!
一次普通的聚会,诞生了书坛绝作,抒发了旷古幽思,艺文双绝,千载不朽。我们对一千多年前的那个春天不禁悠然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