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咨询中,一位女来访者问我:“你让我理解他,他要是不理解我呢?”
我不知哪里来的急智,张口说:“理解是我们给自己的礼物,不是给他人的馈赠。”
她楞了一下,下一秒笑起来:“我服了。”
我的急智,大概来自,我时常发现,人们把理解当成一种“委屈”或“牺牲”。
似乎理解他人,尤其是和自己相左的人,就是了不起的付出。
必须承认,理解是种境界,很高难。
但不能理解他人,痛苦的首先是自己。
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在地铁上,看见一个黑人小孩坐在地上哭个不停,一个看起来像孩子父亲的中年黑人男子则在一旁的座位上发呆,既不过问孩子,也不约束他的行为。
坐了几站,记者忍不住向黑人男子提出,请他管管自己的孩子。黑人男子这才回过神,抱歉地对记者笑了笑,说:“真对不起,今天我太太去世了,我心情很糟……“
不管束孩子,让其在公共场所妨碍他人确实不妥,这个状况难免令人不快。
当天妻子去世,孩子失去妈妈,男子心情低落,则使一切变得容易理解,令人同情。
不是所有的故事,你都能了解背后的原因,才知道情有可原。
我一位女来访者的公公从农村老家来到城市,住进他们家。很快,邻居跟她反映,公公常常在小区里随地小便。
她对此感到不可理解,难以接受,不断向先生抱怨,先生则叫她不要计较,一来二去,两口子心生嫌隙。
在城市住宅小区随地小便,显然缺乏公德心,当然无法认同和鼓励这种行为。
但如果我们一辈子生长在农村,是个七十开外,大字不识的老年男性,我们一定不会像他这样?
那些和我们不同的言行,和常识相悖的人事,都可能事出有因。
记忆中,我遇到的最张口结舌的问题,发生在多年前的一次咨询中。
一位大姐向我倾诉她和先生之间的纷争,我逐一帮她梳理了感受,她将我引为知音。然后,我说,我也能理解她先生……话没说完,她劈口问我:“你怎么能又理解我,又理解他?”
我至少有两秒钟完全怔住了。
跟着我反应过来——她把理解,当成了认同——所以,如果我理解她,就不该理解她的对立面。
对我来说,理解相左的两方并不矛盾,甚至,这就是我的工作日常。
可以说,每一位坐在我面前的来访者,我都不会绝对认同,否则对方就是白来。
如果理解等于认同,我将难以理解任何人,也无法帮助任何人。
而我自己也会深受其苦,心无宁日。
一个人常年被同村恶霸欺凌,自救无望,申告无门,最终心生恶念,杀了恶霸年幼的孩子,虽然全村人为他请愿,最终他还是受到了法律制裁。
想必,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不能认同他杀害无辜孩子的行为。
理解,不是认同。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年女性来到咨询室,她抱定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认为生了女孩的儿媳对不起自家,希望我教她说服儿媳生二胎。
这样的咨询目标无法成立,劝说无效唯有终止咨询。
对这样的她,我能给予尊重——如果过她的人生,我未必不抱有和她一样的观点。
对她的观点,我无法认同,但也不会去强力修改——身为普通人,我没有能力修改任何人。
如果她因此痛苦,我为她遗憾。
不理解,亦留白。
理解的真谛,也许是明白,没有绝对的正误。
身为凡人,我们永远不会清楚事物的全貌。
我们自己,也总有需要被他人理解的时刻。
两年前的一天晚上,我问林恳:“你觉得‘理解’是什么意思?”
他想了一秒钟:“不管怎么样,一个人能体会另一个人的感受。”
小人那时8岁,是个思想家。
理解十问
(问题来自我的工作日常)
1、我理解他,他不理解我怎么办?
理解是给自己的礼物,不是给他人的馈赠。
2、明明错误,还要去理解吗?
那么,正确才需要被理解咯?
3、为什么要理解和自己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
你不一定全对,别人不一定全错。
4、理解他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放自己一条生路。
5、理解那些显而易见的错误,甚至罪恶有什么用?
让自己更清醒。
6、无法认同,还怎么理解?
理解不是认同。
7、遇到完全无法理解的人和事,怎么办?
留白。
8、心理咨询师是否更容易理解他人?
心理咨询师的“理解”,叫“共情”。
共情:设身处地的理解,深入体验对方的所思所感——是理解的高阶版。
这样的理解,抱持价值中立原则,带有感情,但不受个人情绪和价值倾向左右。
实际操作时,受限于咨询师本人的认知水准。
9、面对自己不理解的人,怎么回应?
我会试着理解你。
10、面对不理解自己的人,怎么回应?
我尊重你。
订阅号不断改版
不想和女老司机失联
将“朱佳的假不正经” 设为星标
拢共分三步↓↓
1. 点击“朱佳的假不正经” → 2. 点击右上角 → 3. 点击“设为星标”
坚持原创的公众号不到7%
一篇好文影响人生
八个选择困境,拷问人性,第七条堪比“电车难题”
阿加莎式被害人,性格决定被害
明明想做孩子的神助攻 ,怎么偏偏成了猪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