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一个综艺节目,有位嘉宾说了这么句话,那些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情感维护的家长向他们的孩子传递了一条明确的信息:我只关注对与错,你的感受无关重要。
孩子的内心需求和实实在在的感受被忽视,如果他们受委屈了,宁可自己一个人躲在四下无人的街,或蒙头藏在被子里,或低头搭在方向盘上,偷偷哭泣,一旦听到身边有动静或者有人经过了,赶紧抹掉眼泪。
无人问津的泪,无话可说的人,只好一个人独自承受。好像有泪往肚子里咽成了这个时代坚强的符号。
可真相是,终有一天,它们会自行浮上水面操控着你的行为,乃至影响你的一生。
《都挺好》里面的苏明玉正是这样一个从小不受父母待见,长大后,小时候的情感需求因为没有被重视导致自己对待婚姻的态度也有了一丝丝防备和忐忑。
这部剧自开播以来,就引来了无数争议和热评。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拍得实在太真了真到什么程度。姚晨在接受采访时,说往往越是贴近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越难拍,演技一旦过于夸张或造作,观众一眼就能挑出刺儿来,因为这和他们的生活很相近或者说简直如出一辙。
它完全就是一个原生家庭的缩影,可能有的地方拍得还远不及真实的生活。
苏明玉是家里的老三,按理说最小的应该反而能受到父母更多的重视,可她倒好,非但没有,母亲对她就是明着偏心,儿子考上了大学,砸锅卖铁也要让他上大学,可是轮到自己了,报个培训班都被母亲万般阻拦。早饭儿子的碗里总是鸡蛋火腿加牛奶,苏明玉只能吃着泡饭,就着开水喝。
终于忍无可忍之下,她决定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不依靠家里的一分钱。在这之前,她狠狠地撩了一句话,也就是她的父亲,爸,你连自己都保护不好,又有什么能力保护我呢?你能不能像一个男人站出来为我也为你自己说说话,而不是像一个软柿子一样任人拿捏。
苏母被公认为这个家庭里的毒瘤,因为她一手伤害了自己的女儿,废掉了自己的儿子。
可是有一个角色同样也是这个家庭的施暴者,看似是一个无辜可怜的父亲,却无声无息地成了苏明玉心理阴影的间接杀手。
每次苏母数落自己的女儿时,他总是事不关己的样子站在一旁,还不冷不热地说,我不是故意的。
在心理学上,它被称之为"被动的虐待者"。苏父从某种程度来说好像是为了维持"都挺好"这样一个家庭现状,避免暴力发生打破这个家庭的和平。
正是因为他的恐惧不安,依赖才有了这些举动。他以为装作无能为力,无助之中就可以顺势抹杀自己的职责。殊不知,自己也成了帮凶。因为他的不出声,不作为,才让家里的每个人都活在了不自知的谎言中。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讲,苏父还算有一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位置。
其实,在这部剧里苏母一直是一个很强势的角色,她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给苏父辩解的机会,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也由她掌控。
苏父知道自己没有料理家务,管理金钱的能力,也就心安理得地享受这种被人管着的感觉。
他们一手酿成的伤害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把自己的责任一脚踢开呢?当然不是,就像石天冬说的,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也可以选择放下。
我想到我的一个朋友,她是独生子女,自打她嫁到婆婆家以后,就一直受气,她婆婆家庭比较贫穷,所以省吃俭用的观念也一直根植于她的脑海里,在新的家庭里,她又把这种思维模式强行同化给身边的人。
刘亮程说: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到。那些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他们身上的“雪”别人看不见,只能自己躲在暗处,默默舔舐伤口。
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有的时候觉得爱的不够,有的时候恨不能从此相忘于江湖。我们注定逃不掉这个人人都必须面对的原生家庭。
我们这一生注定无法改变别人,但是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少受点罪,多点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