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儿童电话手表,那可是现在都市小学生的“标配”了!
电视上关于儿童电话手表的广告很多,生活中关于这种手表的营销活动也很多,一代、二代、三代……可防水防摔、可上网,电话手表的功能也是越来越多了!
不知不觉,儿童电话手表已经渗入到了无数个儿童家庭,作为一个电子产品,成功地潜伏到了无数个孩子的手边,成为了他们的必备工具。
然而,你以为,它还只是一个“电话手表”吗?
你知道,它已经成为了儿童的一种社交工具,营造出了一个个在家庭之外、校门之外的虚拟社交小网络吗?
在这个社交小网络中,学生们有自己的网名,还可以发发自己的朋友圈,往来应和,好不热闹。我敢保证,如果不是本人透露,我这个班主任很难将网名和学生本人对上号。他们发的朋友圈,风格如何?内容是哪些?我想,不只是晒天气晒心情晒学习那么简单,甚至很可能是颠覆我和家长们的想象的。这个虚拟世界,是孩子们内心渴望的延伸,是他们无需谨慎没有压力的一片小天地——毕竟,老师和家长谁会幼稚地戴一个电话手表呢?
我以为我与学生们的朋友圈世界不可能有交集,俗话说,“手”不要伸得太长了么?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小空间、小秘密,有何不可呢?
直到,我开始接到消息,说有部分男生在朋友圈经常发一些“悚人听闻”的内容。女生们说起来一脸嫌恶,有如看到了脏脏的垃圾。我开始有了猜测。又直到,有几位因孩子透露而了解一二的家长和我表达自己的担忧,委婉地提到了一些现象,这下,我还需要疑惑什么呢?
孩子们,终究还是缺乏判断力和是非观,仅仅凭着有限的认知和自己的兴致,转发或者发表一些消息,我相信他们只是一时好玩,无暇思考背后的影响的。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们,尤其容易陷入这种漩涡,有一个勾子,不断地勾引着他们的那一丝丝好奇、那一点点蠢蠢欲动,偶然和必然,交织在一起。到底谁来为儿童少年不健康的朋友圈消息负责呢?
电话手表带给我的烦恼还不只这些。下课了,有些学生习惯了摘下来玩一玩、甩一甩步数;上课了,有个问题不懂,百度的速度比老师的分析来得快。有时师生课上得正酣,突然一阵短促的铃声响起,找不到源头,哦,是风把那条延迟收到的信息吹过来了吗……
我曾没收过一个孩子的电话手表,因为他上课玩耍不听劝阻。到了放学时间,手表仍在我抽屉里。可是,放学之后我却突然想起:我没收了他的手表,回家路上家长联系不到人,出了安全事故怎么办?一旦发生问题,我……所以,此后我绝对不会扣下学生的电话手表不当天交还。在这个时代,老师有太多东西不能拿来冒险了。
发明儿童电话手表的商家发了财,孩子想要,家长必买,不管价钱。可是,人们是否还保持清醒:儿童电话手表应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家长们消费的时候,是否保持理性,考虑过一个又一个新功能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在一个电话手表已经普及的环境中,作为老师和家长,又该做些什么呢?
儿童电话手表,早已经不只是一个“电话手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