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了一种常见疾病。其潜伏期很长,并带有传染性,症状多样化,反复性很强,且无药可救,唯有自救。这种病名叫“抱怨”。
但凡患上这类疾病的人都有一个特点,他始终认为:过错都是别人的,并且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理解他。
不幸的是,我也是个抱怨症患者,间歇性发作。我将自己归类为拥有“付出型”人格的人。此类人的性格特征是:不怕苦不怕累,要的只是对方的一份理解和几句窝心的话。但是,一旦对方给予的反馈与我们期待中的不一样,便会有一种“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居然这样对我”的病态条件反射。
然而,有一天,先生的话敲醒了我。他说:“我并没有要求你这样做。你做或不做是你自己的选择,而我对此所做的反应也是我的选择。”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过多的“付出”会从“爱”转化为“负担”。明白了这个道理,心也释然了很多。从此,抱怨也变少了。
此病的传染性也是不容小觑。一日,与闺蜜相约一处环境优雅的咖啡馆,相谈甚欢时邻桌插入了几句不和谐的粗口。忍不住侧耳听了一会。“你是不知道哦!我家那个死男人一点用都没有!什么都要听他妈的,我真是受够了!”“哎哟!男人怎么都一模一样的啦!我们家的也是!”原本一直没有参与这个话题的第三人终于也忍不住了,“唉!我还以为只有我家这样呢!原来大家都一样!我那个婆婆哦,你们是不知道,孩子都不会带,他妈的我真的是……”
听到此处,我便收起了自己八卦的耳朵,将这可恶的“抱怨病毒”拒之门外。多么可怕的疾病啊!短短几分钟就传染了三个人。
人无完人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这句话通常都是用来给自己开脱的,要是别人做的不够好,容忍度则为零。从我自己的案例来分析,我常常觉得自己的付出如果得不到理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我却从未思考过这样的付出是不是对方想要的。
仔细想想,其实,所有的问题、矛盾都在自身。对方所有的言行举止也都与此刻自己的言行举止有关。所以,真的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抱怨是种病,得治。第一步,先从修缮自身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