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听公司的管理课,去的时候并没有带录音笔,因为类似的课听了很多了,自己也拓展了很多阅读来丰富管理相关的知识,去时还在想,真敞开说谁给谁讲课还不一定呢。上午听完半小时开场,就紧急让人送了一个录音笔过来,因为触及人本质的问题了,思想。
最后虽然还是没有解决我想解决的问题,但是起码真是是有人认真研究过这方面的学问,而且形成了一个体系,叫心智力。
这半年其实对人更多持否定态度的,觉得思想上通透不通透这个问题,更多的时候靠悟,真的不是你想教就能教会的。
面对有些人,你会涌起一种无力感,因为不管从什么角度、不管反复讲多少次,他都能停留在最初的原点,傻傻问你问题到底为什么啊!所以干脆有时候就想放弃了。
我定义这样的人为,“耳聪目明的盲聋人”
美团王兴在一篇采访里说“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可以做任何事”。
我们有多少人怕面对现实,每天好像都挺忙,但其实都在用忙逃避本质问题?你可以刷朋友圈、可以开一天的会、可以出差、可以健身、可以听逻辑思维,但是就是不能好好想想问题到底是什么?
因为本质问题不容易解决,解决起来可能很痛苦、可能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定的,有代价、有风险、有不确定性,这些没有一个是我们喜欢的。
所以我们要听大咖分享、订7、8个“得到”专栏,从别人那获取现成的答案,然而越学越焦虑、越学越不懂。因为给定答案不能替代大脑逻辑运算的过程。
我们不缺少碎片化的认知,缺少的是应对外部激烈竞争的经验和对内的管理方法。
一个人不能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没有办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思想是悲哀的!
举几个例子
首先我们说说孩子上学的问题,最近和很多人聊过这个问题,比较整齐的几个答案是,我们希望孩子走公立学校,原因是孩子的路比较宽、我们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他也可以,现在条件比我上学时好多了。这里面其实是主观忽略了几个事实,全世界的大学和全中国的大学比到底哪个多、我们小时候家庭的收入条件是如何的。
全世界的大学一定比中国的多,所以说上公立路更宽显然自欺欺人了;我们父辈那时候,根本不能说条件有多好,而是完全没有钱,所以我们上大学是他们拼尽全力的结果,现在你因为这个原因,选择了这条路,但是这条路需要你拼尽全力吗?
所以不是因为任何理由,只是因为让孩子上公立,按部就班的走,有一个唯一的好处,就是家长完全不用思考。
--希望你让孩子上公立学校不是因为上面两个理由,在你做监护人的岁月里,真的认真为孩子考虑过,而不是随便选了一个。
工作中这样的事和人多不多?简直多到举不胜举,你有没有一个同事干啥都能干砸,只能指望别人收尾,次次如此;你有没有一个同事,不管你说什么他都用同一个方法做事,好像世界对他是屏蔽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貌似在听,貌似给了你回应,其实内心是漂离的,从内心他和这个世界是格格不入的,他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固守从小形成的价值观,认为所有不符合他价值观的东西都是你在忽悠他,所以也拒绝任何变化的可能性,所以世界的变化他是看不到的,只能偏守一隅。
如果他能从事一个稳定、没有变化的工作时,他一定是非常非常幸福的。当他被迫应对变化时,价值观的冲突会促使他不断想回到稳定的状态,他会拼尽全力去回到之前他认为非常棒的时光,但是他所有的努力恐怕对组织产生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分享一段哲学家马克思的思考。工人一天到晚泡在工厂里,只有干活的功夫,没有思考的时间。工人对生活当然是不满意的,这的确是一种思考。可是,工人想,工人就得给人家干活;就的靠工资养家糊口,这就是工人的命,有什么办法?谁叫我是工人呢?要怪就怪上帝吧。上帝说,这个世界上就得有穷人和富人,穷人为富人工作,同时养活自己。经济学家说,穷人努力干活,争取成为富人,富人努力经营,向更富的人奋进,但这个世界上总的有一些人是穷人,这样社会才有了活力,社会才向前发展。思想转了一圈,就又回来了,还瞎想什么呢,那就好好干活吧。
有的人是被动不得不这么想,有的人陷于自己的舒适区不可自拔,拼命的保持这么想。
最后,肯定大家要问,那怎么解决。其实没办法,你拼命的想点醒他的时候,他会认为有个傻B每天都想忽悠他。
唯一的办法就是如果你真的特别愿意投入这个成本、或者不投入不行,那就只能给他换个环境,换个他不思考不行的环境,那样他有可能醒悟,也有可能你们自此成仇。如果不是必须,也没有那么大能量投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给他去做他能做的事吧,别折腾了。
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通透的人、理解世界大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