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几天的学习,我对王阳明老先生的佩服,除了所谓的通古博今之外,更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生活中信手拈来的小小事例,恰到好处举一反三来佐证他的大道理。
陆澄录昨天和今天的内容里,都有若干条与徐爱录是相重复的内容,真的不愧是一个师傅教导的。比如格物致知止于至善……等等。
问:颜子没而圣学亡’,此语不能无疑。这是对颜回领会掌握孔子思想的肯定。真正能掌握、传承圣人的学问的人,毕竟太少了。很多都是一鳞半爪,越传越偏,最后归之于无。《心学》这么好的学问,王阳明述而不作,怕文字误导后人,可事实上,由于后人学习、理解的不够、不透,还是几乎销声匿迹,有的归入佛老,空谈心性。从这点讲,儒学发展到后来,出现弊端,实在不能怪圣人及其学问,而是怪后学者及更后的学者。所以,最好的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圣人的著作,而不能贪图省事,听信后来的研究者。只有读本著,原著,才能更好的理解圣人的学问。
读”喜怒哀乐之中和”,始感悟修身之要在于正心诚意。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所以,正心诚意就是去掉那些好乐、忧患,恢复到心之本体。平日那些喜怒哀乐的情绪,过度的大喜大悲的情绪波动,往往干扰我们做出正确判断。人不能没有喜怒哀乐,但不要执着于自己的喜怒哀乐,要去超越喜怒哀乐,超越各种执着,管住自己的念头,保持中和的状态。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