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愧是能量层级中最低的,几近死亡,严重摧残身心健康。而内疚则排倒数第二。
让孩子感到羞愧和内疚,通常是我们家长惯用的手法。我们希望通过羞愧和内疚让孩子有所醒悟和改变,却不知这样的做法只会增加孩子的无力感。
事情本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件事情的发生一定有它的意义。穿越对错去看效果与意义,有效就坚持无效就改变。
如果我们总是揪着孩子做不到的地方去批评和指责,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想逃避,越来越对学习没兴趣,越来越对自己没信心。
允许孩子多去做选择、去尝试、去犯错。带着好奇多去问问孩子是怎么想?怎么看?少些评判。引导孩子从中学到,增加他大脑中可供选择的网络。有了好的感觉和信心,孩子才更加愿意去尝试、去挑战未知。
昨天和女儿聊天,女儿说到数学题不会做,因为上课没怎么听。我第一反应不是肯定她的诚实,而是内心开始评判她不认真学习的态度,结果不管我说出的话怎么伪装我的接纳,孩子依然能感受到,她的愤怒和自责让她无心再去做作业,而是一古脑将情绪发泄到我身上。
当父母的不接纳模式逐渐形成为孩子的内在模式,即使父母不在她身边,只要她遇到没做好的事便会程序化地自动开启自责模式。要么选择逃避、要么就把愤怒转嫁到别人身上。
我看到了我的模式在孩子身上延续、不断地轮回,所以当下我选择了闭嘴,接纳她的情绪、接纳她的人,同时不背负她的情绪(尽管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当她被完全接纳时,情绪慢慢稳定下来,然后愉快地去做作业了。当我将她的人和行为分开,接纳她的情绪她的人时,我发现她对刚刚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是有所觉知和反思的,我只需要多些信任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