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彭老师带我们了解了认知流派,周三又由我带领大家在小群里讨论。虽然认真看了这两章,还是不知道该怎么组织大家讨论。感觉根本驾驭不了,打字又慢。与其说是我组织大家讨论,不如说是大家带着我走。好在大家都很给力,还是聊起来了。可是即使眼睛都看疼了,感觉还是没有周六讲解的效果好。关于这一章了解得更多了,但却一直没有写读后感,觉得自己的拖延症越来越严重了,今天必须补起来。
我觉得认知流派帮助我们认识他人和了解自己。凯利把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认知结构称作个人建构。我们总是按自己的建构去衡量人和事,其实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就像我下面写的故事。我们不能改变现实,但能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心态,这或许就是认知流派想告诉我们的。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确定”,今天上午为对小畔和她们班其他孩子负责,没让小畔去幼儿园,我也因为陪她而错过了课题组的活动,错过了很多精彩瞬间和独特的体验。下午一到学校就有孩子说今天因为我不在,做课间操时我们班有孩子被李老师点名了。我听了心里着实有些为那些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孩子着急,很想把他们叫过来狠狠批一顿。联想到自己今天的遗憾和上午看到以前在老家认识的一个小孩,现在在读大一,却要为突然病重的父亲筹款的消息。只给他们讲了两个词:“确定”与“不确定”。孩子们都以为我去开会了,没想到我却在家照顾小孩,这样的情况是我始料未及的;那个孩子家的遭遇应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话,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你不知道这种“不确定”哪天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当这种“不确定”来临的时候,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么呢?孩子们很自然地说出了林清玄的话:在不确定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我说真的可以把这句话送给那个男孩。我接着又问:那哪些事情是可以“确定”的呢?孩子们都若有所思。我点了清的名字,你能确定自己做操的时候把队伍排好吗?又点了坤的名字,你能确定自己午休的时候不讲小话么?我说你能确定的或许只有你自己,你的言行,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比如今天违反纪律的同学,你们完全可以确保你的言行是符合要求的。几个孩子垂下了脑袋,教室里静得出奇。我接着说这学期我还会出去学习,希望下次听到的都是你们来跟我报告好消息。至于对违纪同学的惩罚,就是围绕“确定”和“不确定”这两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他们或许交不上,但六年级的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了,而且我觉得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