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8年,
有个叫华特的小伙子,
坐上了一趟回好莱坞的火车。
看着沿途的风光,
他突然灵光一闪,
在自己画本上,
画了一双大耳朵,
再添了一对小眼睛、一条长尾巴,
它的名字,
叫做Mickey。
第一部由Mickey主演的电影,
在1928年11月18日上映。
短短的8分钟里,
米奇和他的女友米妮,
彻彻底底的,
让处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人笑翻了。
整个美国都爱上了这只小老鼠,
他们将这一天,
定为米奇的生日。
让华特·迪士尼想不到的是,
这只小老鼠,
在不久的未来,
开创了一个卡通帝国。
在动画王国里,
有着复仇的狮子:
有会动的交响乐:
有两只小狗之间浪漫的爱情:
与迪士尼一起成长的孩子们,
从动画电影里,
看到了友谊、坚强、勇气和爱情。
当第一个迪士尼乐园建成,
它把人们心中的,
童话王国,
带进了现实世界。
1992年,
欧洲唯一的迪士尼乐园,
在巴黎开业;
亚洲的第一座迪士尼乐园:
东京迪士尼,
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迪士尼。
就这样,
一个美国的童话王国,
从一部部卡通片开始,
影响着整个世界。
2016年6月16日,
在中国上海浦东区,
4.6万平方米的广袤土地上,
梦幻城堡之门开启,
迪士尼乐园开幕了。
对迪士尼而言,
上海是一个
理所应当的选择,
它们之间,
已有近百年的渊源。
1937年12月,
迪士尼推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长篇动画,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
这部电影在上映的第二年,
就来到了大洋彼岸的:
中国上海,
在当时最时髦的电影院里上映。
让醉生梦死的“十里洋场”,
领略了另一番童话式的梦幻。
因为鸦片战争,
上海开埠,
历史虽说憋屈,
但也让上海从骨子里,
烙下了国际化的印记。
30年代的上海,国际化程度甚高,
人称“远东第一城市”。
如今在上海街头,
Art Deco风格的建筑仍随处可见,
除上海之外,
也就是巴黎和纽约,
还有这样大规模的Art Deco建筑群。
上海的传统文化与舶来文化,
兼容并蓄,
从而形成了它独有的:
海派文化。
上海人的时髦,
也许是与生俱来;
他们的洋气,
似乎显得格外地轻车熟路。
虽然不见得,
每个人都能是上海的“老克勒”,
但是
在西风东渐之下,
上海的国际化,
仿佛才是“正宗的”国际化。
所以在今天,
上海吸引了迪士尼,
迪士尼也乐于契合上海。
听说在上海迪士尼乐园,
一切都是中国式的。
米老鼠和唐老鸭,
住在一个中式的园林里。
话剧《狮子王》,
都开始讲中国话。
连餐厅做的都是中餐,
八大菜系,煎炸烩炖蒸炒,
基本都全了。
只要来到这里,
小时候幻想的各种童话梦,
都能圆上。
当然,不需回避的是,
上海迪士尼乐园,
在一片议论中拔地而起,
但它还是能有,
一天过百万的游客量。
或许这就是,
上海的魅力:
它精致,它小资,它世故,
它是中国最国际化的都市,
故也能以最开放的心态,
拥抱天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