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于自然的、食物最本源的样子,迷人过烹调好端上桌的珍馐,我一直这样认为。
我们一度致力于让食物能够流水线生产,直到城市中心的人伸长脖颈试图少吸入一点雾霾的今日,食物最朴素的样子反而珍贵起来。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大热,观众追片的热情甚过追电视剧,一边把播出的几季翻来倒去的看,一边催着下一季,人们对于亲眼看见食物生于自然的渴求可见一斑。我也是《舌尖》的狂热者之一,完完整整看了两遍仍然意犹未尽,在那些饥饿的午后或深夜,捧着荧荧亮的屏幕,想要把手机囫囵吞进去。
最中意的不是烹饪环节,而是采摘食材。喜欢看的场景,无非是在山林间寻找松茸,在荷塘淤泥里挖藕,上山采冬笋,铁锹凿进土里向上一顶,深埋地底的笋尖尖就钻出来,根茎断裂的脆响悦耳动听。刚从土里刨出来的冬笋被丢进箩筐,挤挤挨挨的,不管怎样看都比超市货架上躺着的肥美许多。
寝室有一个农村的同学,闲下来便听她叙田埂边的杂事。逢年过节便热热闹闹杀鸡宰猪,而大理一带又好吃生皮,也就是生猪肉片,她讲必须是当地养的猪才敢片成生皮吃,否则总有腥臭怪味。她一直抱怨昆明的牛奶无味,他们那儿,去牛棚里挤奶便立刻烧煮来喝,味醇而浓。据说煮牛奶的手法还颇有讲究,我听的一知半解,满心都被醇香的奶味占了去,念念不忘她许了要带牛奶来我们喝。
对农村心生向往,也是因为食物。若不亲至远乡,便贪不到那一口鲜了。
在微博上关注了一对夫妇,其实是被他俩各自吸引,后来才发觉是一对儿,小娃娃都将将要出世。女人喜欢发一些田园生活的日常,植染的布艺以及帮忙张罗老爷爷的定制木活字生意,平淡滋润。男人费尽心思搜罗瑞安老家的各种古法食材,经营一网店,试图将食物最本源的滋味呈在各位老饕面前。
店主文笔极佳,而食材也是极用心的——都是古法与手作,和机器不沾半点边,这在大城市里总令人心生向往。红糖便是在瑞安老糖棚里将甘蔗榨汁熬煮,手碾成沙,颗粒粗细难以均匀的手作痕迹反而使食客脑里的香甜气更浓稠了些。纱面与梅子酱也是,谷食与酱料,都是出于自然而入人双手的,朴实的原味。
近日迷上了他家的秋梨膏。秋梨膏!听去便是甜甜浓浓的浆露啊!细细读一遍文案,大概理清了:南果梨,黄老冰糖,切块榨汁,滤渣,柴火慢熬,便成棕亮亮的糖浆,梨味浓厚。看着照片里的柴火灶与粉扑扑的南果梨,又吞了吞口水。
等下一回馋时,便食秋梨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