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如果不是喜欢汪峰,没人会读这本书。如果不慎读了,你可能更不喜欢他。有人说汪峰假唱,唱歌跑调,可那又怎么样,他的每首歌我都听了无数遍,听坏了两个耳机, 早已听过他最完美的演奏。
这本书以汪峰的小说处女作《晚安北京》为主体。而小说以北京青年王凡一天的经历为主线,从侧面剖析了世纪之交年轻人的迷茫。本文还收录了其随笔“怒放笔记”,主要关于个人音乐创作、人生感悟等,透露了其丰富精彩的精神世界。此外本书收录了汪峰早期的部分歌词和未发表过的诗歌,共计30首左右,和他的歌词一脉相承,充满了对生命的爱和思考。
作为一本小说,也许此书算不上精品,但是它给了每个热爱汪峰音乐的青年人了解他音乐背后故事的机会。
而且当你在阅读此书时,就没感觉是在看书,而是感觉在面对面的和他聊天。感觉他就坐你对面,嘚吧嘚的跟你聊自己的音乐,你在那儿一边听着一边想:“这哥们儿真能侃嘿,不过侃得有点儿意思。”你会感觉离他特别近,完全就是那个视频《开唱前》吐槽鲍勃迪伦的那个劲头儿,我反正是一边看一边乐一边脑补那个片段。他有篇文章吐槽《飞得更高》那段,我乐疯了,我都能想象出来,他完全就是一副在好朋友面前抱怨的样子“他们怎么能这么想啊,我怎么就不摇滚了,《飞得更高》就正好赶上神六上天了,我有什么办法啊,我招谁惹谁了啊……..",就是这个感觉。
一开始我觉得可能是汪峰的文笔一般,后来看得特别投入(尤其杂文部分),我就觉得可能这个不是文笔的问题,可能人家就这风格的。给我这种特别亲切的近距离感的只有汪峰和王朔,丫都是北京人,也都想表现生活真实的一面,不造作,不扭捏。
我之前参加过很多场汪峰的演唱,而且每次都会哭,不知道是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还是被触及灵魂的音乐所打动,反正每次都哭,而且嗓子喊到嘶哑。14年刚刚参加工作,领导让我加班,而且我却偷偷跑去看演唱会。站在看台上,身边一个人都不认识,所以我在那里唱的最大声,喊得最大声,也许在那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唱着唱着就哽咽,然后接着唱。结束时依依不舍,想象着汪峰突然返场,在酣畅淋漓的唱几首。
但是这两年的演唱会,我没有再参加,不是不喜欢他的音乐了,而是我不想再哭了。
就把青春留在那段美好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