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用所谓的成熟去武装自己,
只是装出来的大人模样。
于是你成熟了,懂事了,也不爱闹了。
但,你也不爱笑了。
其实,真正的成熟,
可能只是换一种方式去幼稚。
看到自媒体作者禾染讲过的一个故事。
小时候,她有一个不爱吃肥腻食物的哥哥。
每次,母亲都把肥瘦肉分开,
瘦肉给哥哥,肥肉给她。
炖鸡的时候,鸡肉给哥哥,鸡皮扯给她。
“因为她知道哥哥爱吃瘦肉,我爱吃肥肉和皮。”
禾染也似乎笃信了肥肉更好吃,
从未为此闹过,成为大人口中懂事的孩子。
懂事,是对一个少年最大的夸奖之一。
少年时,你心里很想去游乐园玩,
却会拼命摆手说我并不想玩,
只为得到一句“懂事孩子”的夸奖。
你心里很想吃一款新上市的冰糕,
却会少年老成地说“不想吃,不划算”。
…………
大概,我们都是这样长大,
在别人对我们懂事的期待中,
走向了成熟。
直到一天,与一小伙伴争辩到底肥肉瘦肉好吃,
禾染才回家尝了一块瘦肉。
一个没有养狗经验的人买了一条小狗,
开始没注意训练其定点撒尿。
于是小狗只要一随地小便,
就会被扯着身子带到厕所里教育一番。
那时,小狗每次都眼泪汪汪的,看着很可爱。
狗长得很快,长成了大狗,
也熟练“掌握”了上厕所。
不过它每次还是在客厅撒尿,
只是会自觉地跑到厕所去待一会,
出来后,就瞪着渴望的眼神求表扬。
可笑么?
可笑,也可怜,是不是很像那些假装的成熟——
小时候,还有童真,无知且幼稚,幼稚得很可爱;
长大后,失去童真,依旧很无知,幼稚得很可怜。
更可怜的是,还自认为成熟。
“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
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
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木心说。
其实,真正的成熟,从来没有标志,
成熟就是不断发现并接纳自己的幼稚。
换句话说,成熟,是另一种形式的幼稚,
只是抛却了无知,并恣意生长。
很喜欢科幻小说巨头克拉克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他从未成熟,但一刻也没有停止成长。”
克拉克还有一句著名的话:
如果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指出某件事是不可能,
那非常可能他是错的。
这句话适用科学界,同样适用我们的生活:
如果一个“成熟”的人指责你不成熟,
那他很可能是错的。
当然,你也可以把这视为在夸你。
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
一天早上,突然下了雷阵雨。
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着车去找小女孩,
然后她看到了费解的一幕:
每次闪电时,小女孩都停下脚步,
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
看了许久,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
“你在笑什么啊?”
小女孩回答说:
“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这个小女孩幼稚么?
不是幼稚,而是我们或多或少会丧失的天真。
这种天真,无关对与错,成熟与不成熟。
也是幼稚,是我们都想拥有的幼稚。
这种幼稚,是一颗孩子般凡事去享受的童心。
知乎上有个问题:
被人说你“不成熟”你该如何反驳?
心理治疗师leo kang这样回答:
当成熟不再被赋予“正确、权威、强迫”这些意义,
其实它真没什么好去追求的。
反之,不成熟,如果不再与“低等、被迫”这些意义相联系,
也没什么可怕,甚至很可爱。
其实,岂止是可爱,
这样的幼稚,是高级的成熟,
这样的幼稚,请再来一打。
有一次在公交车上上来一对情侣,
女生特别爱玩,
当着全车人的面突然对她男朋友说了一句:“葵花点穴手!”
当时全车人都面目复杂地望向那个女生,
后又不无可怜地注视着那个男生,
看他怎么办。
可以想象当时他们是多么幸灾乐祸,
多少人会面带嘲笑,在心底暗自说:好幼稚。
因为读到这时,我就是这样想的。
却只见那个男生真的僵在那里,
特别尴尬地回那女生:
“媳妇儿,快别闹了,
这么多人看着呢,快给我解开。”
读到此处,你是否会心一笑之余,
也会些微脸红——
我竟是个成熟的人了,却也是多么无趣的人啊。
管理学大师杰克·韦尔奇曾说:
成熟的人都有一种幽默感,特别是对自己。
如何让自己有幽默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做一个“幼稚”的人,
可能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天后王菲,就幼稚极了,也有趣极了。
记者:剪发后如何为洗发水代言。
王菲:短发就不洗头了吗?
记者:你已经是孩子的妈哩,还装可爱。
王菲:孩子她妈就不能可爱吗!
“不管男人、女人吧!一个37、38岁这样一个人,
还能够在她的心灵上是如此的纯净,
甚至说是幼稚,我觉得是人世间难能可贵的。”
李亚鹏曾这样评价王菲。
一直喜欢一个“访戴不尽,兴尽而归”的典故。
《晋书·列传第五十》:
(徽之)尝居山阴,夜雪初霁,
月色清朗,四望皓然,
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
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
人问其故,徽之曰:
“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你当然也可以说王徽之很幼稚,
大冬天出去就够幼稚了,
到了地方又不进去,就更幼稚了。
但王徽之知道——不幼稚,就不高兴。
就如有人想吃饺子的时候,
一定会自己亲手买馅儿擀皮去包,
尽管每次不是馅儿咸了就是皮儿薄了;
有人到了结婚年龄,碰不到爱的人,宁愿剩着,
还会说:如果不结婚就会死的话可以将就。
楼下超市的速冻饺子可能更好吃,
结婚,也不会死,
可不自己包饺子,不碰到爱的人,
就会不高兴。
假装成熟的人,只问对错,
幼稚的人,除了对错,
还会问自己的心高兴不高兴,
至,则乘兴,兴尽,则返。
真正的成熟,恰是这种幼稚,
一生都不会欺骗自己的内心。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记录下这样一个情景:
他们父女两个玩得正酣。
钟书怪可怜地大声求救:“娘,娘,阿圆欺我!”
阿圆理直气壮地喊:“Mummy娘!爸爸做坏事!当场拿获!”
“做坏事”就是在她屋里捣乱。
我走进阿圆的卧房一看究竟。
…………
阿圆站在床和书桌间的夹道里,
把爸爸拦在书桌和钢琴之间。
阿圆得意地说:“当场拿获!”
钟书把自己缩得不能再小,
紧闭着眼睛说:“我不在这里!”
似乎是一幅随处可见的家庭场景,
可并不简单,因为这个时候的钱钟书84岁,
女儿也已经54岁。
这是那个晚年一身正气,略显古板的钱钟书么——
江青要见他,不见。
中央台要采访他,拒绝。
而这个场景里的钱钟书完全是一个老小孩。
幼稚么?这恰恰是成熟的最高等级——
成熟,只是换一种方式幼稚,
或许你已经是大人甚至老人模样,
但你内心还住着那个幼稚的小孩。
而不是罗曼·罗兰所说的,
20岁就已经死去,直到80岁才埋葬。
网上近来流行一句话: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我更喜欢这句话:
愿你风雨中像个大人,阳光下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