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话放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可以直接改为“不读书,无以言”。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相信大家都了然了,但面对经典的厚重与深邃,很少有人会问自己一句:“我是一个优秀(或者合格)的读者吗?”,只有优秀的读者,才能享受到阅读的好处。
纳博科夫曾列出优秀读者的标准,其中包括:须参加一个读书俱乐部,须着重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书,须与作品中的主人公认同,须自己也开始写东西。
前三条标准都与书有关,与读有关,他主张读书既要沉浸其中,忘我地体验作者为我们创造的那个世界,同时也不能缺少冷静科学的分析,另外要能与不同观点的人分享交流学习。最后他指出你不但要读,作为优秀读者你应该是有感悟有思想有话想说的,你应该拿起自己的笔来。
这四个标准,对我触动比较大的是第四个——不但要读,而且写。只读不写,那么我们只是一个行色匆匆的看客,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写,是检验我们阅读成果的重要方式。
一般来说,阅读之后,有三种常见的输出方式:读书笔记、读后感和书评。
读书笔记,以书为主,关键词是“记”,通过各种方式对书中重要的、有启发性、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分类、摘抄、梳理。这项动作围绕读的书展开,所做的事在于理解和记忆书的内容。
读后感,以人为本,关键词是“感”,抒发你的感想和想像,写出你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读后感可书写的范围无限宽广,可以联想,可以评论,可以借题发挥,也可以举一反三,它带有很强个人色彩个人印记,千姿百态,各有各有精彩,我个人觉得读后感是最让人放松,最让人感受到阅读幸福的一种输出方式:你无需跟这个世界交待什么,你的读后感是你与作者的一场私密谈话。
书评,为书服务,关键词是“评”,很多时候它都是一项严肃认真的任务,它有着很明显的目的性,或是为引导读者的阅读兴趣,促进销售,或者是为了发表自己过人的高见。
我觉得书评是最高阶的阅读输出方式,如果用上台阶打比方,读书笔记是第一个台阶,对书有全面透彻的了解;读后感是第二个台阶,书中的观点你认同吗?是部分认同,还是全部认同?这一步是思想碰撞、交流、关联的过程;第三步才是书评,内容你了然了,对书的态度你也有了,那么在你的诸多感想中,有哪些是可以与人分享,可以引起共鸣,可以给他们带来价值的?将这些写下来,就是书评。
去年看了将近十本阅读主题的书籍,对于书中的方式方法,我皆积极地运用实践总结,也尝试着写过几篇书评,现在也在学习如何写书评,企图找到自己最喜欢最合适的阅读输出方式,一年来所有的思考收获都在这篇文章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