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于孩子是否上辅导班的问题,我并不是非常在意,因为孩子还小,直到今天碰巧和 一个大学同学谈论此事,虽然源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看上去双发都无法辩驳对方孰是孰非。
这个问题随着已经初为人父的我,也提上了日程,以前总是看着别人家的父母载着一脸不爽的娃娃去上各种辅导班,然后内心中的五味杂瓶替那个小朋友打抱不平。到底是孩子需要各种兴趣的课外辅导班,还是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课外辅导”?我想这个问题,大多数父母也曾和我一样,在内心中做过无数次的斗争。可最终呢?结果都是败给了号称的“现实”。引用我这位同学的话说:
她以前也不曾给娃娃报任何班,直到加入了一个妈妈群,然后听着妈妈们的各种高谈阔论,抱着尝试的心态,给孩子报各种班,然后发现矮油,还不错也。
找到了原来始作俑者,这里暂且称之为信仰吧。多么熟悉的节奏和套路,想想我老婆从怀孕到生产再到现在孩子一周,每天不也是被这样那样的“群消息”冲刷着自己的头脑吗?
鲁迅曾说过,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听着她振振有词的跟我说,因为在这个圈里,大家都在报班,你不给孩子报班,别人谈论我家孩子英语、钢琴、游泳多牛逼的时候,难道你只能在一旁听着傻笑吗?那样的话,还有谁会跟你一起愉快的玩耍?哦不对,一起愉快的等着孩子从校门里出来。
我说,这样做孩子是否真的愿意吗?我觉得大多数孩子是不情愿的!除非他/她真的对某项运动或是某种文化产生了痴迷,比如王者荣耀。在爸妈的眼里看来,孩子的成绩就是自己的王者荣耀,是能够在这个圈里位居令人刮目相看,羡慕嫉妒恨的阶层。所以我们就像打怪升级一样,把孩子一次次的推向怪物堆里,不停的刷着经验升级,并想好了一个好听的理由: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在残酷的现实中脱颖而出。好吧,我得承认,部分听上去合理。
然后为了进一步凿实佐证自己的正确性,发了一篇牛文给我,点此进入。
对此我无可奈何,好吧,承认错误不是什么坏事,她胜利了!因为在大学时候她就是班上的第一名么,所以生活中的一切需向前看齐。
本来有一句话到了嗓子眼,后来还是咽到了肚子里,因为怕招致更多的证据打脸,所以只好作罢。
假如把你和孩子的角色互换一下,请你各位妈妈,你们会觉得你妈妈这是为你好吗?你是不是一定会拿”过世纪二十年后你就会明白”这样的话来砸我的脸?想让我更加有出息,为何你们不先自己做出榜样?大多数妈妈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后一群人坐在那里玩游戏、刷朋友圈,要不就是吹牛皮。你觉得孩子们是眼瞎还是脑残的不会注意这些?
其实每个孩子从一生下来能够达到的上限,除了自身已经无法改变的智商因素外,还取决于他的性格、运气等因素。与所处的环境有关无错,但更重要的是影响他的人--父母。而我们的家长更多的是把这种自己该付出的责任抛给了各种机构,人家是为了赚钱的啊好不好?在你孩子能否成才关我屁事的大环境下,能否比你做妈妈的更用心对待你的孩子吗?在童年阶段,一个会各种手工技艺的爸爸远比一个只会挣钱的爸爸对孩子来说更重要,一个会做各种好吃的而且还经常用看书来引导孩子的妈妈远比只会接送孩子去各种辅导班的妈妈更贴心,对孩子来讲,兴趣和成绩是不能挂钩的,可是我们却将他连在了一起。
记得听俞敏洪说过自家的一件事:女儿在妈妈的威逼下拼命练钢琴,爸爸很不爽,慫妈妈说:你打算让女儿十岁以后还练钢琴吗?
- 练的话,你现在就让她练到十级那以后干什么?
- 不练的话,那你让她练到钢琴十级是为了什么?
这段话听上去是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的,照理说老俞的身家可以让孩子下辈子都衣食无忧了,可是为何他老婆还要让孩子拼命的练习钢琴,本来对钢琴是很有兴趣的一件事,但是当你对一种运动被迫做了太多的重复性操作后,兴趣可能就会随之降低,进而变成厌倦。老俞说的很好,他最后悔的事就是不会使用乐器,如果能的话,就可以和女儿演奏,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我觉得很多爸妈,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骨骼惊奇潜力无限属于旷世奇才,非要把他/她送到各种培训机构升级的同时,请你也把同样的工作量给予自己,并且让孩子们知道,你每天干的比他只多不少,而且干的还非常的漂亮,相信孩子们有了这样的父母,定会激发潜能尽早达到上限,而不是在一个由父母制定了上限目标,却又被迫在无尽的下限中逃避。
结尾:父母是孩子的导师,不仅仅是饲养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