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人到中年,竟还迷上了徒步。
在我幼年的记忆里,徒步不勉带些苦涩。读小学时每年去镇上看六一,返回时都要顶着炎炎的烈日,十几里远的路程,感觉很长很长。一路上不惜将衣服披在头上遮挡日光,偶尔的一块绿荫都视之珍贵,到家时身体更像是散了架。
到了十、三四岁,我经常随父亲坐火车去哈尔滨,而家里到车站的20多里路全靠步行。冬日里天黑的早,每次回来时下火车都天色擦黑,途中穿过山路时最为恐怖,脚踏雪地发出咯吱的声响,借助淡淡的月光前行,几步一回头 ,唯恐从两侧的林子里钻出怪物或劫匪。
上中学时,家里距学校七八里路,雨天泥泞不堪,极其难行。雪天,西北风格外凛冽,抽打在脸上有种说不出的痛。
现在想来,走这些路,都是在不良的环境下进行的,不是主观上乐意做的事情,被动的去承受,自然充斥着无奈与苦涩。
对徒步态度的转变始于进城之后,因为业余的多数时间融入了健身,在众多的运动项目中,徒步更是一枝独秀,成了每天必不可少的程序,并且从中获得了很多的益处。
体重是我最关注的指标,150斤的重量虽说够不上肥胖,可于我明显超标。为尽快“减负”,我奉行“管住嘴迈开腿”的方针,每天运动达4小时以上,功夫不负苦心人 ,不到半年,体重减到了140斤,使我陡增了自信。
徒步时我有随时拍照的习惯,只要途中发现了有趣的景物,我都会停下来用手机拍照。有一年深秋在北部公园走圈时,发现草丛中水管漏水在草叶上冻结成冰花,样子比冬天里的雾凇还好看,我赶紧拍了下来,以《北部公园再现冰雪奇观》为题发布在家乡论坛上,很多人看后大为惊诧,竟前往现场一睹奇观。几年里,我经常徒步的两个公园,从初春到盛夏,从深秋到隆冬,每个季节的变化都呈现在我的镜头之下,经整理后对外发布,愉悦自己的同时,也给别人带来美的享受。
徒步中我还发现了很多新闻。许是多年养成的新闻敏感,在走路的不经意间,鲜活的新闻素材就会跃入眼帘,偶遇路上的一次车祸,突降暴雨成河,园林工人修剪树木,公园里有人聚众赌博,随便抓取几张图片附上文字,就是一篇社会新闻,这些新闻反映了百姓的真实生活,在《榆树生活网》点击率很高,读起来很有玩味。
更欣慰的是,徒步还激发出了创作灵感。徒步时,思维随眼前的景物跳跃,触景生情亦或浮想联翩,整理出来就是一段文字,沉淀后再修改就是篇成型的作品。去年3月初《长春日报》发表的诗歌《小时候过年》,就是徒步时看到人们赶集的情景展开联想写就的。
如今,尽管拥有了自己的爱车,可我仍然选择步行上下班,每天早晚还要挤时间出去锻炼。徒步,成了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运动,因为徒步,我拥有了健康,也获得了很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