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晨宇的第一印象是:歌太难唱。
第一张专辑《烟火里的尘埃》,第二张专辑《国王与乞丐》,那时候不算粉,只听传唱度比较高的歌,觉得真牛,歌好难唱。。。
对华晨宇的第二印象是鬼才。
那时他参加天籁之战,先改了《滑板鞋》,然后又改编了《易燃易爆炸》、《西游记》片头曲,这几支改编曲目下来,简直让我惊叹!让我感动!于是从那个时候起,开始端详起华晨宇这个人。
第三个印象——他不迎合大众眼里的“应该如此”。
他说:“我不认为自己是个歌手,或者是人们口中的偶像,又或者是艺术家。虽然我玩艺术,但这并不代表我就应该被一个身份框住,我不喜欢这样。”“我并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纯音乐人。如果没人听我的音乐,那我就不呆在这个圈子好了。”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他与许多音乐人不同,他不用力呐喊音乐是我的梦想,用他的话来讲:做音乐是很自由的,没有非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他没有很强烈的这样的念头。
他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和大众不一样,他做过一个比喻:“牛排比白菜贵,这是外界告诉你的。如果没有人告诉你这些呢,如果医生告诉你白菜比牛排有营养,那你可能会选择白菜。”
这段话是在讨论约定俗成的”规则“。生活中有很多从别人嘴里听来的“规则”,说的人多了,听的次数多了,我们会很自然地成为这个规则的传唱者,我们很自然地觉得,世界应该如此。
蔡康永说:“如果你以外星人的角度去看人类,会发现人类有很多事情是很诡异的。”比如爱情居然曾限定于男女,比如人竟然要不开心地工作,比如对于无法挽回的事情人们竟然会产生懊悔的情绪,明明人活着只有一次,时间也不长,他们居然要做这种事。但人类本身并不会觉得奇怪。而华晨宇面对这些世俗约定的规则,却很坦诚地说,我觉得未必是这样的,我觉得世界可能不是如此。所以在刚出道那会,他被人称为神经病,被人说是火星人。
在连续看完十几个华晨宇的采访视频后,我发自内心觉得,华晨宇的人比歌有意思。他从小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成绩也不怎么样,即使是去学音乐,老师也觉得他是最差的那一个,因为他的发声并不是老师教学里最科学、最准确的。出道后很多人否定他,而面对这些否定,他笑了笑说:“我经常被人否定。”很多人面对否定的第一反应,是如何去努力,如何去证明自己,但他觉得,别人否定他的同时,他也否定了那个人,直接对老师说我不学唱歌了。
华晨宇很擅长直面黑暗,在大大小小的采访里,他不止一次提过,他以前很负能量,他看待一些事物很负能量。我想这应该追溯到他小时候的经历和成长环境。他不希望出现在人多的地方,希望人们把他看成透明的,害怕敲门声,不善于表达等等。但他从来没有很用力地去刻画儿时的不开心,他说: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没必要让全世界都知道。相反的,他在外人面前,总是礼貌、谦虚、阳光、单纯。
“如果一个人能坦然面对黑暗,那他心里一定充满阳光。”将花花从小时候一个人的经历里捞出来的,是音乐。但即使是音乐,他也很直率地说:“他们让我去学,我就去学了呗。那时候也没有多喜欢,就跟学语文数学差不多。”真正开始享受音乐,是在他第一次自己写歌,用歌曲表达想法的时候,这让他找到了自我表达的出口。所以其实准确来讲,华晨宇热爱的不仅限在音乐,他真正热爱的应该是创作、表达,而音乐是一种形式。
当人们称呼华晨宇是鬼才时,他自己说他只是比别人更早努力而已。华晨宇在音乐上的天赋是惊人的,他的唱功毋庸置疑,演唱会效果爆棚,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很注重“自我”。你会发现他的歌里,极少极少有情歌。许多歌手为人乐道的是因为情歌,尤其是苦情歌。但他很少这样选择。2015年的专辑《异类》,甚至给人一种感觉,那是为自己而唱。包括后来的《我管你》,他的歌曲总是在追求艺术,追求自我表达。这种追求是不屈服于市场的。
他说:“很多人写一个很好的歌词,然后写很套的旋律,市场就会很喜欢。但我觉得这样的人应该去做诗人。”对于很多创作者而言,这是很难得、很单纯的一种状态。
我很喜欢他的洒脱,欣赏他的不屈服于世,不刻意迎合,不刻意讨好。人不贪心是活得洒脱、活得自在的前提。
华晨宇遇过很多黑暗,他还喜欢哭,他说哭多美好啊。而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面对黑暗时新的可能性。未必要低头,未必要妥协,未必要不开心。
感谢阅读,打开支付宝,搜索“1277144”,领取我为大家准备的新年红包,钱不多,祝大家新年快乐!别忘了关注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