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人力资源大厦参加了鞠老师的《从专业到专家进化的7种策略》,“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句话一直回荡在耳边,自己是不是也再犯这个毛病?学习的道路上,是不是只是不停的寻求技术的提高和工具的学习,而没有关注“道”,即个人的战略。
鞠老师今天分享了,从专业到专家的七种策略:事业生涯规划力,个人品牌构建力,绝对优势锻造力,自我学习转化力,人脉圈子运营力,个人价值呈现力,个人精力管理力。这七个方面的解读,让我看到自己还存在哪些盲点,让我更深层次的理解高维干掉低维的思维逻辑,明白了从why-how-what的思维方式,也让我更深刻的体会战略不仅对公司至关重要,对个人同样如此!
很多人说战略思考是非常复杂的事情,那当然是,因为他决定了你公司是否成功,如果战略不难,每个公司都成功了,股市还不乐开花?共产主义还不实现了?思考充足的战略,也未必会成功,但这不代表没意义,就不去花时间思考了。这是两码子事。想好了做什么,再去做。而不是说想好了做什么一定会成功,再去做。
同样,在生活中,这种思维依然有效:
学习中:学生学习,怎么最高效?当然是战略思考好,战术安排好,运作跟得上,他的成绩就不会差。比如战略上抓大放小,巩弱补强。战术上安排时间,错开复习,合理模块化。运作上营养和精力跟上,保持效率。那他就不会差。战略出问题怎么办?这就是这个思维最大的好处。既然你知道了战略思考很重要,那你有去思考吗?思考了之后有去提高他的准确和成功率吗?有和家长,好同学和老师,甚至是外面优秀的学长沟通吗?多识而思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似从容不迫的学习照样可以比你厉害,你只看到人家从容的战术和运作,你没看到人家思考战略时候的痛苦和努力啊!
工作中:在公司往上爬和在公司积累之后自己出来干,这就是两个不同的战略,分别对应了几套不用的战术和运作。很多刚毕业的小伙子小姑娘,连自己最基本的战略都没思考过,就开始投入到勤奋的工作中,过了几年发现自己干不动了,结果也没爬上去,而且还成为了一个螺丝钉也出不去了,不裁你裁谁?这就是典型的战术勤奋战略懒惰。
家庭教育中:更多见了。很多家长和孩子关系特别糟糕,而且家长特别不理解: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精力,怎么孩子这么不听话呢。但他们从未真正的去了解怎么培养孩子,塑造孩子独立人格,孩子到底适合擅长什么,错过了黄金时期,反而把精力都放到了孩子日常吃什么,穿什么,学习学到几点该睡觉,不准谈恋爱,和谁交朋友这些战术和运作层面的事情。搞的自己很累,反而还耽误了孩子本身。这样的家长实在太多了。
管理学,企业学和其他商科的好多知识,其实都是总结精炼再精练的逻辑思维,这些都是精华,一旦套用到实际生活中,只要你能真正花时间去理解,真的会让你获得透彻许多。很多事情你也会透过表面去看到背后的逻辑。千万别一股脑的就认为努力就会成功,我比别人勤奋我就会获得回报。这就是鸡汤喝多了,要不就是根本没想法。也别总是太实用主义。觉得我学这些玩意有啥用,又不能变成钱。别总想着马上有用,马上出业绩。把眼光放长远点。
人生是一场长跑,你要学会随时调整你的战略,别用自己盲目的努力麻醉自己,做好自己一生的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