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综艺节目泛滥的时代,互联网的发散性,也让综艺的形式更加多变。因此有很多人同意“这个时代没有怀才不遇”的说法。无论怎样的多变,其本质不曾变化,就是带给人们一些具有时代鲜明特性的东西。十三邀是这众多综艺节目中,有些另类和不合时宜的节目,是特别值得一看的节目。
十三邀,许知远以知识分子的视角,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发起的一个对话形式的综艺节目。Slogan,看世界,带偏见。一个人若看待事情没有偏见,则没有自己的态度。节目本身而言,许知远稍显做作,刻意的成分太过显著,对采访人算不上很友好。而正是这种不配合,让这个综艺在尴尬的谈话中看到为数不多的深刻的一面。
当然,那些所谓的真诚和一瞬间坚定或者飘忽的眼神也是在镜头前的形象,通过后期剪辑而成,就综艺的本质而言,这貌似真诚下还是有些虚伪的洗白。揭示了那些公纵人物在固有的人设表象下,不一样的思想生活,甚至可以说虔诚的另一面,让人们眼前一亮。但这虚伪洗白的本质依旧是名人效应的传播以及十三邀所谓的诚恳,也就是说这诚恳是有保留的,这是综艺的本质决定的。所有的这些却不妨碍它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深度的综艺节目。
十三邀探讨的主题是现在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罗振宇认为,当现在所有的节目都落点到人的时候,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去顺应时代。这是个跑反的时代,管好自己就可以,站在浪潮中间疾声而呼,是徒劳的。商人思维认为,若能够一把赢得所有,那就一把透支完全。他也有着知识情怀,认为在自己的影响下,全民读书时代就是动力,没必要陪着止步时代不前的人唱挽歌。许知远一边摇着头叹息,一边又在后台讲说自己欣赏着逻辑思维的商业成功,但是却又不敢苟同,总觉得文人如此,稍显俗气。罗胖,他是抓住了时代的浪潮,并引领了下一个浪潮,知识付费的时代依然来临,知识的二次解读甚嚣尘上。
马东认为,这个时代是一个富有创造力又很碎片化时代,他的思想底色是悲凉的,几千年来,所有的思想仅是那5%的学者留下的,而其他95%仅是活着而已。而今,科技进步迅猛,而思想本质的迷茫和忧伤并没有本质差异。这是一个快餐文化的时代,他只是将人生和生活经验通过讨论的包装,让年轻一代在欢乐搞笑的同时能够有所感悟。许知远,无言以对。马东是看清了时代潮流,并随着时代潮流向前的人。
李诞认为这个时代是特别好的时代,包容性特别强的时代。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佛系青年。当他歪歪扭扭的走着,带着有些痞子气质的吊儿郎当,来到十三邀的时候,许知远有些不是很高兴的,还提醒过走姿。李诞经历过富二代的生活到一无所有,再到见识到社会的黑暗面,让自己有了逃避的想法。他认为若的当时混不下的时候回家乡,心底的声音是“也行”,奠定了他性格的本质“无所谓”。许知远甚至可以说有些震惊,有些迷茫的看着他。而李诞也说这许知远的缺点,以及节目的缺点,还有就是自己活明白了,而许知远还在寻求着。李诞是对充满了对时代的无力感,只能讨好时代的人。
张楚和许知远算是一个时期的人,当年和崔健一样的摇滚标杆人物,当主流音乐浪潮来临的时候,他固守在自己的标签之下,不愿意改变,成为被时代潮流抛弃的人。当许知远问是否还会尝试东山再起,张楚笑了笑摇了摇头,他已经习惯了这隐居似的生活,无法融入时代的喧嚣。有些怂又有些淡然,张楚会被时代不再提起直至遗忘。
罗大佑认为只是个速朽的却又缺少经典的时代,当音乐都能用软件合成的时候,他疑惑音乐是否还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罗大佑年轻时的离家出走,而今又用新的体会重写了家,这映照着我们这个时代,当年叛逆无休,愿与全世界为敌,也要执拗的远走,而今岁月更迭,光阴流走,想到的还是家的温暖。罗大佑相信这个时代只是还未定性,当一切稳定以后,这个时代是很好的时代,他已悄然与时代和解。许知远一边欣赏着和解的成熟,一边还是期待能够再有为时代呐喊的他,而他已微微一笑。
其中汪健,蔡澜两个老人,都是经历过风雨飘摇岁月的时代,对他们来说现在的时代真的很好,所谓的思想拷问,比不上吃吃喝喝。蔡澜在雾气升腾的火锅旁只想说他当年的异国情人,长吁短叹中说着“年轻人,想太多了”。汪健更是说“活着最重要,长久的活着才是硬道理”。面对着耋耄之年的老人,许知远的追问稍显稚嫩。由于经历过苦难,明白思想的思考是物质为基础,吃饱穿暖后才会去想思想的升华以及时代的探讨。
十三邀,现在已播出2季,26人受邀请,而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们。不同的年龄有着对时代不同的理解,也有着自己处理与时代与社会关系的方式。而无论哪一种都带有年龄的深深烙印,也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但不可否认,他们都在这个时代依然有着影响力,依然属于成功人士。
时代到底是怎样的?每个人有着每个人的偏见,每个人的态度又各有不同。
当罗胖看到崔永元离开对话栏目之后,栏目直接接近垮台的灵光乍现,还是马东在澳大利亚街头的茫然,都赋予了他们在那一瞬间的怦然心动,而后拾级而上,顺应潮流并成为弄潮儿。
当李诞说他说佛系的时候,竟刷新了我的认知。我一直认为佛系应该如张楚那样的隐士生活,或者如罗大佑那样守着家庭的温暖,不是李诞这样站在潮流前端,还满口都是“我要挣钱”,但是等他讲说“就是这个也行,我是真的行”,他挂在嘴上的无所谓,我明白有些人是物质上的佛系,有些人是精神上的佛系。物质上的佛系,对大众而言,又叫没出息,而佛系的本质应该是精神上的,因此佛系标签不代表不思进取。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垂垂老矣,未来的我们是否能够虽然不理解时代,但是不攻击时代呢?也许到时候真的是吃吃喝喝比较重要,毕竟所谓时代是年轻一代的。
每个人的忧伤感和焦虑感,或多或少来源于社会,而社会本身又是人组成了,所有的焦虑是与时代的社会现象相关。一切都在改变,而你还来不及适应就已然淘汰,固守己见,不拥抱其变化,又不甘心被淘汰,焦虑日渐生成。其实佛系一些没有什么不好,但佛系精神下,表象的积极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被时代推着向前,步履蹒跚的我们终会在某一刻被时代厌弃而厌弃自身。
像罗胖一样,带着自己的情怀,去拥抱变化,顺应时代,改变自我;或者像马东一样,看着其变化,被推着向前,就努力向前;实在觉得心累,还可以像张楚一样,躲进自己的精神世界,外界的喧嚣都与我无关;像李诞一样,心存佛系念想,戏谑一生,而又讨好着时代。这些都可以,最重要的是与时代和解。
无论你是否想要参与这个速朽的时代,还是在嘲讽着这个时代的粗鄙化,不可否认的都已身处浪潮之中。无论你是佛系的无所谓,而逃避到隐居生活,过着被时代淘汰的慢日子,还是既然无所谓,不如讨好时代,争取物质生活安稳,这都是时代下的性格决定的。在无力感下,精神逃离都是睿智的,而不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断舍离。
社会就是这样,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你的存在如沧海一粟,但对于身边爱你的亲人,总是有影响的,那何不积极一些。心累了,就向李诞学习,造一个佛系的精神世界给自己。既然无所谓,那自己怎样都可以;既然对时代无能为力,那就改变自己,积极融入积极参与,扛起对家庭的责任。
十三邀,让你更好的与时代相处,是综艺界的哲学节目。哲学是穷理,在貌似真诚的表象下看破其虚伪,再穿过虚伪,看透其本质。无论你的哲学让你处于怎样的表象时代,都希望你能看到其本质,顺应心意,活出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