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语言成为我们社交最大的障碍
经常听留学生讲,国外很排外,留学生很难被当地社会接纳,所以只好窝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虽然生活在英美,但吃的是中餐,讲的是国语,朋友都是从大陆来的,看的也都是国内的新闻。除了周围都是高鼻大眼的洋人,与生活在中国没有什么不同。
我在国外生活了近二十年,深知这里面的问题。
比如说在国内,有很多外国人生活在这里,又有多少老外可以真正融入我们的社会呢?是你有意排斥他们,还是因为你和他们的交流很吃力:你说什么他们听不懂,你放慢速度讲他们还是听不懂,你换了一个简单的词,他们还是挤眉弄眼,耸耸肩。就算中文好如帅哥大山,那也是表演时台面上的话。深谈肯定不行。
现代人讲究节奏,什么都要快,看文章叫浏览,看手机要刷屏,人们是越来越没有耐心了。读文章看三行,不感兴趣就不读了。在这种一切求快的心理下,你想想,谁会有耐心去交一个,连自己说什么都听不懂的朋友。我甩个笑话你都不乐,我还要费力给你解释,为什么我讲得很可笑,告诉他们应该捧腹大笑。我累不累啊,我图什么呢?除非是为了和你学英语。但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我无话不谈的朋友。
如果你的英语太差,人家根本没有耐心和你交往。
02
他们、她们的这种小猫,乖乖的性格会很难被外国人接受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谈,为什么印度人在国外比中国人要更容易被接纳。
这有二个原因。
首先就是英语,英语在印度相当于母语,他们的英语水平与新加坡和香港人差不多。虽然发音听起来很怪,但是他们能讲出来,外国人也能听懂。这是其一。
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学生闯劲不够。如以外国人的眼光来看,可以说是极差。我们教育的孩子太乖,太老实,看了就让人着急。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听话,听谁的话?小时候听家长,长大了进入社会,你听谁的?人家就不爱带你玩。
我很喜欢《非诚勿扰》里的男孩,女孩。胆大,自信,表现欲极强,让唱就唱,说跳就跳,想说什么说什么,没有什么腼腆,不好意思,矫情的东西,非常自然,大方。如果他们的英语好,这种性格的人,一出国马上就可以融入西方社会。
而我们大多数家长的教育方式,还是按照古代,民国时,三从四德的方式来教育子女。站要有站像,坐要有坐像,女孩子要文雅,端庄,笑不露齿等等陈年烂谷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教育出的女孩才能嫁出去。我要不客气的讲,这已经过时了。她们一生都要“绷着”,“端着”地生活,会活得很累。
看看嫁到国外的中国女演员们,陈冲,邬君梅,这样的女孩在国人看来可能是另类,看起来很野,不属于那种温文尔雅型,但外国人很喜欢。我觉得她们很自信,个性很强,非常自我,这就是好。谁不喜欢特立独行的人呢?
我们不可能让时间倒流,让子女们从头开始,但是有一件事可以立即拯救她们/他们,不论他们今年年龄有多大。那就是体育运动。我说的不是瑜伽这类运动,而是象军人一般的强体力运动。爬绳,长跑,短跑,跳远,跳高。把他们/她们身上的野性激发出来。不要让她们习惯于“端着”过一辈子,太累。她们活得很累,我们看着更累。
03
不要顾及面子,要大胆交往
我们还是太看重面子。英语不好,不好意思讲,怕出错,怕出丑。
这是大可不必的。看看印度人,新加坡人和香港人,那发音他们还敢张口?人家就敢,因为错了没什么。
我做过多年的营销,深受其益。销售也是逼着你从虚伪的包装下解脱的一种方式。让你见了陌生人不再害怕。我看过一个保险销售人员的演讲,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手。这样的人在中国行,在国外照样行。因为他们的‘脸面’已经撕开了,不再有害怕的感觉。看着一群群听众时,他想的是他们兜里的钱,而不再是这些人怎么看他!
外国人都很馋,搞一个烧烤就可以把邻居全招来,白吃他们肯定会来。有酒有肉的家庭晚会一般都会持续三、四个小时。哪有光吃不唠的?肯定是边说边谈。一来二去,一是交了一些铁哥们,同时也提高了英语能力。
我刚出国时就经常搞一些家庭烧烤,不费什么力气,也花不了多少钱。关键是融入了当地的社会。慢慢的,你的视野也就变了,知道他们关心什么,顾忌什么,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几年下来,就会比只读书,上网,不出校门的人,会更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
04
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是和一批学生一起出国的。第一年我们还有一些交往。我读研究生以后,就慢慢分开了。后来我有了工作,进入了当地的社会,他们大多数人还在学习语言,就更没有什么可谈的了。
在这十几年中,也遇到了一些刚出国的留学生,感觉差异太大,觉得中国的学生们真的只是学生。习惯于看眼色行事,没有自己的观点,这是很烦人的。
外国人喜欢有主张的人。他们会问: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是想听你真实的想法。如果你没有任何想法,看着他们的脸色寻求想法,他们就会看不起你了,就会拒绝与你交往。
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灌鸭式教育,老师讲,学生听,另一方面也与家庭的影响分不开。我们有多少家庭是鼓励辩论,鼓励孩子积极思考的呢?
现在网上最时髦的个一字是:“宠”。她被宠成了公主,结婚后她被宠成了皇后,离婚后她被宠成了 ——什么也不是?这是什么教育啊。这样教育下的子女如何会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观点,如何有竞争力呢?
我看过一句话:社交是势均力敌的。你连自己的观点都没有,人云亦云,人家为什么要和你成为朋友呢?换言之,你怎么能交到自己的朋友?融入国外的社会呢?
所以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更出众,就会象吸铁石一样将朋友们吸来。
说实话,吸力太大也不一定就好。吸来蜜蜂,蝴蝶可以,但难免也会吸来苍蝇。这就很讨厌了。
还记得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吗?她走到哪儿都能把朋友吸来,吓得她都不敢交往了。可见吸力之大。
所以建议朋友们对我上述的观点有选择的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