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顾况写有一首谈交友的诗,叫《行路难》:“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炒沙做饭岂堪食。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行路难,行路难,何处是平道?中心无事当富贵,今日看君颜色好。”
顾况借诗抒写人世间的艰难和人离别的悲伤,抒发自己交友之难的感慨,倾诉“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的悲愤。作者用两个比喻回顾自己一生交友的体会,用“担雪塞井空用力”和“炊砂作饭岂堪食”,来叙说自己对朋友尽心尽力,为朋友两肋插刀,倾注一片赤诚之心,但朋友却毫不领情而徒劳无功。担雪,表现了诗人对朋友不惮其劳的尽力之态;炒沙,表现了诗人对朋友不厌其烦的尽心之情。但结果象以雪塞井和以沙为饭一样,诗人的诚心举动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没有换得朋友一丝一毫的情谊,于是发出“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的悲愤感慨。交友交心,如果结交那些没心没肺、欲壑难填、翻云覆雨甚至投井下石的朋友,还不如不相识、不结交的好。
“担雪塞井”,即挑着雪去井边,把雪倒进井里,想将井填平。天冷的时候或许有用,可春天终会来临,雪早晚会化融化,井还是井,雪就是雪。“炒沙做饭”更是徒劳无功的形式主义比喻,沙子怎么能当大米吃,沙子就是沙子,更不能充饥。顾况的诗挺有意思,他一方面将一个担雪不止、炒沙不辍、辛劳不息的艺术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另一方面,又极有说服力地指出这是一种看似忙碌实则劳而无功的举动。
想到现在为基层肩负的实践活动中,也有很多干部干着“担雪塞井”和“炒沙做饭”类似的事情。不是从根子上清除形式主义的顽疾,而是挖苦心思找质地最好的“雪”,找最精细的“沙”,把找最好的“雪”和“沙”当做政绩工程来做,不是帮助解决“水”和“土”的问题,帮助解决“温”与“饱”的问题,而是只下达“塞井”“做饭”的任务,让基层有“径”更有“劲”,让基层干部成为各项事务的“接盘侠”。想想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与时俱进,通过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给报表“做减法”,让服务“做加法”,而不是文山会海,急功近利,过度留痕,把基层逼急。
基层减负不是喊口号,也不是一阵风,更不能“担雪塞井”和“炒沙做饭”,而是要以深化改革为导向,构建政务融合平台,减少繁琐工作流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打通机关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让数据多跑路,让基层少跑腿。“大抓基层”不是“大压基层”,到年底了,该考核了,各个机关部门不要蜂拥而至基层,不能让基层有“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感,而是要立足实际,精简会议文件,优化考评机制,以基层群众满意为标准,考准潜绩,考实政绩,充分发挥机关考核“指挥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