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中人都有怅想的权利——《听雨》·初国卿
作者:木子婳
01
雨夜独坐,我坐在桌旁侧耳听着门外传来的淅沥雨声,台灯下昏黄的灯光洒下,窗外的雨珠飘扬而下,似梦似幻。心也仿佛在这深夜变得格外温柔起来。放任自己的思绪慢慢放空游荡在另一个只属于我的思想世界中,这种感觉令我欣喜。世事总是多庸扰,或许对于世人来说庸人自扰也不一定。
我自认为达不到古人的雅致,我特别喜欢初国卿先生在他的《听雨》中的一句话:佛天花雨般的世界不是凡人所能亲近的,脱不开红尘的人总会有雨夜的怅想。
如何超脱自己。现代人在雨夜之中,灯下执笔,书写下梦魂中那一抹细雨烟色。
我是喜欢这样的。
先生在雨夜下思及半生,也知道了或许后半生到头来,只有一个人守望着一份孤独,一份寂寞,一份初衷不改,一份明知不可为而偏要为之的固执,有滋有味去听那秋来的雨声。而今看罢先生的文字,不得不说灵魂深处似乎平白生了一丝悲怮。那是一种对未知的将来的恐惧感和厌恶感,先生的文字明明是极美的,我却从中读出了先生的一颗沧桑的心。
我试图想象着,在灯下伏案的先生是否也在雨夜凄凄中想起了当年的那把和心上人共遮的油布雨伞,又是否会想起佳人纤纤玉手冰凉而又滑腻的触感。所有人都喜欢雨夜下红袖添香,素手递茶,软言侬语的温情。但我自私的臆测先生或许更喜欢在雨声,茶香,墨笔的陪伴下去回忆,去从过去中寻找现在或是未来生活的意义。
感集至此,我也分不清读罢先生的文字是唏嘘更多还是启发越多,亦或是两者兼有。摆脱不开红尘的束缚,便让雨夜承担所有的怅想。红尘人,终有一刻是自由的。
02
说到听雨,不提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似乎都说不过去。“少年听雨歌楼上,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州中,江阔云低,断雁听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总是在写雨的文章中看到这首词,细读下慢慢品味,我似乎透过文字就能感受到少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怅然若失,老年的唏嘘悲叹。岁月在此刻总是格外无情,或许在这个雨夜我看到的并不只是文人骚客对于人生无尽的遗憾与感慨。
我更加看重的是过程。
我以为少年时有红粉知己灯下听你诉说雄心壮志,中年时有知己好友棋盘上分晓人生,老年时也自有高僧茶间来往缭绕禅意。这样的人生因为有某种特定的因素存在,总会有人在你不同的人生阶段出现,扮演着固定的角色。无论结果如何,在这个过程中确实须得感谢所有你生命中出现过的人,一旦怀着不一样的心境去看待同样的事物,或许写出来的东西表达的感情也和当初不尽相同。
你看,同是听雨。我从季羡林的《听雨》中读到了他对故乡土地无限深情的眷恋,我从余光中的《听雨》中似乎看到当从同一条街走过,触目所见已非昨日的怀念,我从先生的《听雨》中知晓因人心境之变化而观不变之事物,总会有些许意外收获。在这个以后或许还会有的雨夜,我将想说想做淋漓尽致挥洒。
不后悔,不收回。
03
终究还是不忍心。
思及自身,本是花季之年,却总是在不该有的年龄多了一分沧桑。初时,总想着寻一好友,在我本该拥有梦想和抱负的年龄陪我一同经历一同体验。后来,我知道了,若是同道中人,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或许,在某个闲庭落花的下午自然会出现。初见,密谈,继而走过一生。或许,若干年后我只怕也早就明白,人生孤苦,始终是一个人的旅程。不要从别人的故事中去寻找自己的答案。无论是悲是喜,总要去经历过才会明白。
有些东西被人理解是缘分,不为人所知是天意。真切希望,老时的我可以于袅袅茶烟去去感谢那些曾出现的人,即使他们的身份,叫做“过客“。
红尘滚滚来,何处惹尘埃。
笑看昨日事,一骑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