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辞上传诗解7至易至精至变至神
题文诗:
圣人之道,易有四焉:用以言者,尚取其辞,
用以动者,尚取其变,用以制器,尚取其象,
以卜筮者,尚取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
将有行也,问焉以言,受命如响,无有远近,
无有幽深,遂知来物,非天至精,孰能于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卦变,成天下文;
极其卦数,定天下象.非其至变,孰能于此?
易无思也,易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天下之故,非其至神,孰能于此?夫易也者,
圣人所以,极深研几.唯深能通,天下之志;
唯几能成,天下之务;唯至神故,不疾而速,
不行而至.孔子有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此之谓也.至易至精,精诚至情,真情自神,
至易至常,常易不变,而能应变;至易至变,
变易不常,靡不体常.精诚所致,通无化有,
无微不至,非思非为,情真易深,通志成物.
【原文】
(十)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②,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③。参伍以变,错综其数④,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⑤。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⑥?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⑦。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注释〕
①以:用。尚:取,主。辞:指卦爻辞。变:爻变。象:卦象。卜筮:龟卜蓍占。占:占问预测。
②为:作为。古人多指建立诸侯国。行:行动。多指行师出征。吴澄曰:“有为谓作内事,有行谓作外事。”可备一说。问:以上下文义思之,“问”显然指求问于《易》。言:言其吉凶。
③命:命蓍命龟之语,即占问前对蓍龟所问的话。响:一本作“向”,二字古通,此指响之应声。远近:就天地而言,天远地近。幽:隐暗。深:深奥。物,事。精:精细微妙。孰,谁。与:参与。
④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古人众说纷纭,有谓参伍即三五行者,有谓参五十五,七八为彖,其数十五,九六为爻,其数亦十五者,有谓三五以相参合以相改变者。《淮南子.泰族训》并针对“参伍”专门作了论述:“何谓参五?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一地,中取法于人,……此之谓叁(天地人三才);制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辨,长幼之序,朋友之际,此之谓五。”凡此种种,恐皆后人附会曲解之辞,与“参伍”本义未必相符。案《周易本义》曰:“参者,三数之也;伍者,五数之也。既参以变,又伍以变,一先一后,更相考核,以审其多寡之实也。错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之谓也;综者总而挈之,一低一昂之谓也,此亦皆谓揲蓍求卦之事。”又曰:“‘参伍’、‘错综’皆古语,而‘参伍’尤难晓。按《荀子》云‘窥敌制变,欲伍以参’。《韩非》曰:‘省同异之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又曰:‘参之以比物,伍之以合参。’《史记》曰‘必参而伍之’,又曰‘参伍不失’。《汉书》曰:‘参伍其贾,以类相准,此足以相发明也。”《周易本义》在此承认“‘参伍’尤难晓”,不强行曲解,殊为可贵,同时也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想法。如“错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之谓也;综者,总而挈之,一低一昂之事也,此亦皆谓揲蓍求卦之事”。点出了“参伍”的实质。笔者陋见,此“参伍”之数,与“参天两地”之数一样,皆古人论天地之数以定“揲蓍求卦之事”。《系辞》中有一段文字对于提示此点,提供了重要线索:“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由此而思之,恐“参”即《系辞》“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六者非它,三才之道也”的“三”;而“伍”,应是《系辞》“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和”,体现了“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之“五”。故“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即蓍筮时的卦变,亦“道有变动,故曰爻”;而“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即“爻其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也,亦《彖》之《贲》:“刚柔交错,天文也。”故“参”乃三材之“三”,而“伍”乃天地之数各有五之“五”,此亦与《周易本文》所引之“参之以比物,伍之以合三”说正符。故笔者不揣卑陋,试述“参伍”管见如上,尚祈方家正之。
⑤通其变:通达蓍变。遂:就。文:物相杂故曰文,即一卦六爻刚柔相参杂以成文彩。极:推究。象:卦象。卦象象征了天下万物,故“遂定天下之象”。
⑥此句言尚占之事。“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是就卦爻而言。“感而遂通”,就行蓍而言,如下章所言“着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寂:静。感:触动。故:事。
⑦研几:研尽其几微。几,一本作“机”,训几为微。志,心志。疾,急。
〔译文〕
《周易》包含有圣人之道四条:用以讲说的崇尚卦爻辞,用以指导行动的崇尚卦变,用以制造器物的崇尚卦爻之象,用以卜筮预测的崇尚占问,所以君子将要有所作为,要有所行动,求问于(《易》)后才知道(吉凶)。蓍受人之命(答疑)如应声之响,不管远近幽深,皆知未来的事物(变化)。不是天下万物的至极精微,其何以能至于此?叁(才)五(位)的变化,错综蓍数(而成卦)。通达其变化,就可以成就天下万物的文彩,极尽其蓍数,就可定天下万物之象,若不是天下万物的至极变化,谁能达到此种地步?《易》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悟而能通晓天下之事。若不是天下事物变化至极神妙,谁能至于此种地步?《易》这套道理,乃是圣人之所以穷极其深奥,研尽其机微所在,因为深奥,所以能通晓天下的心志;因为几微,所以能确定天下的事物;因为神妙,所以它不急却极其迅速,不必行动而已经到达。孔子说:“《周易》中含圣人之道四条,就是这个意思。”
《帛书》 系辞上传第九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上其辤,以动者上其变,以制器者上其马①,以卜筮者上其占。
【白话】《周易》包含有圣人撰《易》、读《易》、用《易》的四条方法。这四条方法就是:要会说话,就要熟读卦爻辞;要善于行动,就要熟习卦变、爻变;要善于制造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就要了解卦码;要善于卜筮,就要掌握占卜的方法。 【注释】①马:卦码。
是故君子将有为、将有行者,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错①。无又②远近幽险,述③知来勿④,非天之至精,其谁能与于此?
【白话】所以君主将要有所作为、有所行动的话,就必定要用言语去问筮,筮人受命设案筮占。不论远近还是幽险的事,都能成功地知道未来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天下最精通易道的人,他怎么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呢?
【注释】①错:置,设置神案以备筮占。②又:有。③述:循也,道也。④勿:物。
参五①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述成天地之文。极其数,述定天下之马,非天下之至变,谁能与于此?
【白话】三才五行作为卦变的依据,综理天地自然之数的变化,以成筮卦的数。精通卦变,就可以描绘天地的文彩了;精通卦数,就可以建立天下通用的卦码了。不是天下最精通易卦数变的人,谁还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注释】①参五:三和五。也有将“参五以变”解释为洛书的对角线上点数之和为三个五之和(十五)的变化。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钦①而述达②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谁能与于此?
【白话】《周易》这部书本身就只是一部书而已,它本身既不能思想,又不能行动,安静地摆在人们面前,圣人感悟而创作了它,用它来描述探讨天下的本源,不是天下最神圣的人,哪个还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注释】①钦:疲倦时张口打呵欠的样子,引申为感动、敬佩、仰慕。②述达:遵循通达。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几也。唯深,故达天下之□;唯几,故能定天下之务;唯神,故不疾而数不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言之胃也。
【白话】《周易》这部书,圣人之所以要精研通达它的原因何在呢?因为它深奥,所以能通达天下的人心;因为它几微,所以能美成天下的事物;因为它神妙,所以它不加速却很快,不行走却能到达目的地。所以孔子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指的就是这至精、至变、至几、至神的四种境界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