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听到“劣币驱良币”,是一个从事金融行业的朋友提到的。他讲到,前些年因为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使得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工业企业、高科技行业等无法获得急需的金融支持,真正需要发展的核心技术行业也得不到应该的发展。这就是资本市场的劣币驱良币。
劣币驱良币的案例很多,最著名的有“格雷欣法则”: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了一有趣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因为它们往往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古罗马时代,人们就习惯从金银钱币上切下一角,这就意味着在货币充当买卖媒介时,货币的价值含量就减小了。古罗马人不是傻瓜,他们很快就觉察到货币越变越轻。当他们知道货币减轻的真相时,就把足值的金银货币积存起来,专门用那些不足值的货币。这个例子说明:坏钱把好钱从流通领域中排挤出去了。
爱情婚姻选择中,什么是“劣币驱良币”现象?假定优男A,劣男B,美女C,若从资源配置来看,AC结合实属大快人心。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单,A男因自身禀赋或客观条件好,选择面比较广,“吊死在一棵树上”的机会成本过大。而B男则相反,可能是“一无所有”,索性“孤注一掷”。这样B男在追求美女C的努力程度上显然会大于A男,而C女多凭借对方的行为表现来评判其爱恋自己的程度。往往会被B男刻意粉饰的“海枯石烂,一心一意”的倾慕和忠诚而迷惑,被B男拖入婚姻的“围城”。于是婚恋角逐画上句号,劣男驱优男。
在生活中的例子其实很常见:譬如说,乘公共汽车或地铁上下班,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次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争得座位或抢得时间。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一来,众人都争先恐后,搞得每次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不守规则者得利益,就是劣币驱良币。
再比如在有些单位,无论水平高低、努力与否、业绩如何,所获得的待遇和奖励没什么差别,于是,年纪轻、能力强、水平高的就都另谋高就去了,剩下的则是老弱残兵、平庸之辈,敷衍了事。无能力者得利益,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
商业规则中,一定要注意此现象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能按价格付款,双方互相尊重,多是理念价值观相符的。如果按规则的客户没有得到尊重,要求价格低了再低的,要求过多承诺的,往往合作过程中也很难顺利,反而企业在为了服务“劣币客户”伤害了“良币客户”。
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真正有需要,也有购买能力、尊重商业规则的的客户的利益和感受,避免企业的客户出现“劣币驱良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