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晴
简文帝在位时,形同傀儡,朝政大权操于桓温之手。简文帝在位8个月,一直努力配合桓温,没有和桓温发生过冲突。桓温一直想要简文帝禅位给他,但简文帝死后,谢安等人趁他不在京都,马上立太子做了皇帝。
桓温本来已经距离皇位非常非常近了,就差一小步,没想到跌了一个大跟头。权倾天下的桓温,当然很恼怒。于是桓温以祭扫皇陵为由,从驻地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
当时建康的文武百官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不敢抬头看他,连王坦之都战战兢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但谢安除外,面对手握重兵、兴师问罪而来的桓温,谢安从容应对,他笑着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明公何必在此布置重兵”。随后谢安和桓温两个人畅谈一番后,笼罩在大家中间的紧张气氛一下子消除了。
接下来,他又摆酒设宴,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东晋王朝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泰山崩于前而不惊”,就是说:泰山在眼前崩塌但是脸色不变,形容沉着镇静,遇事镇定自若,不受外界影响。如此的定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具有的。谢安曾经在恒温的手下做事,面对这个杀气腾腾的上级,要想保持镇定,真的不容易的。
谢安保持了内心的宁静,才能在气势上胜过了桓温,让恒温不敢轻举妄动。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安之若素,淡泊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谢安的这种心理素质让他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宁静淡泊,从而能够无往而不胜。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淝水之战进行中,谢安与朋友下围棋。谢安的侄儿谢玄从战场前线送来战报。谢安看完战报,面无表情,一脸平静,继续下棋。
朋友问他,“战报上有什么讯息吗?”谢安说,“大破敌军。”谢安说话的时候,行为举止和平时一样。
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战争初期,东晋处于劣势,谢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加上他从容优雅的样子,更加令人佩服他的才干。后人把这个故事简称为“谢公围棋”,赞美谢安有雅量,心理素质真是过硬。
其实,真的应该像谢安一样遇事“胜似闲庭信步”,不要慌乱,要能沉住气。为了培养这种大将风度,平日里就得加强修炼,太急功近利不行,不如将步伐放缓,行走于青山绿水间,沉浸在琴棋书法中,在大自然和艺术之美中修生养性,锤炼自己静下来的本事。水流虽然急但它静静东流,花落虽然频繁但它闲闲飘落。如果把心常放在静处,那么荣辱得失,哪一样能够左右得了我?
军事上讲究“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说的就是心理博弈在竞争中的重要性。决定战场上胜负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高低,其实决定事业成功的也是靠强大的心理素质。
当初,马谡向诸葛亮提出建议,对南夷的出兵和战争,“以攻心为上,以攻城为下”,得到诸葛亮的采纳。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了西南各地,终于使其部众心悦诚服,直到诸葛亮去世时再没有作过乱。得民心者得天下,关键是得到老百姓的拥护,这比单纯的攻城掠地强之百倍。
真正的强者震慑的是人的心理,给人一种高不可测的“距离感”,使人无法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让人不得不屈服、跟随。正是这种不声张、不傲气、不慌张、令人捉摸不透的感觉,彰显了强者的人格魅力,让人心甘情愿地敬畏、崇拜。
内心沉稳、不怒自威才是真正的内心气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斗争,我们不要急于与对手搏斗,而要注重气势的培养。急于求成不但不利于竞争和战斗,而且会让我们难得成功。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培养自己内心深沉、淡泊名利、成熟稳重的品质,当我们的修行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内心的威慑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需要激烈的竞争和斗争,我们的对手便会甘拜下风,放弃了反抗和抵触,服从领导。
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提升个人修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培养自己的大将风度和气质,这样在处理任何棘手的事情都能指挥若定、镇定自若,从心理上攻破敌人的防线。
如今,很多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都属于“木鸡”型,说话不多,他们在团队中却能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这是因为这类人平时虽然话语不多,可一旦出口则句句都很在理。所以他们说话总是“惜墨如金”,要么不说,要说一定说到点子上,并产生效果。
“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做一个强者、智者,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说得太多,只需要不怒自威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