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似乎最爱的一门学科就是语文,每次发课本的时候都会提前把语文书看上一遍,不仅如此,还会拿姐姐的课本来看。
书籍也早已成为我独处时的灵魂伴侣。小时候,书很珍贵,姐姐比我大六岁,我懂事的时候她在镇上读中学,每周回家除了带些零食,还会给我买一本书,至今那些启蒙书还放在书架上,《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小王子》,《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捧着书逐句读书的感觉到现在都还不能忘怀,在一个个故事里开启我的想象之旅,伴随我渐渐长大。二年级的时候开始写日记,一篇写狗尾巴草的日记被老师夸观察得仔细,从此便爱上写日记,而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了下来。
小时候的我很内向,却在内心里有着自己的童话世界。喜欢在墙壁上画画的原因是我渴望一个多彩的世界,渴望可以去学习那些所谓充满艺术的东西。我一生下来就是左撇子,常常被人嘲笑,因为不雅也被强行更正了过来。上了四年的幼儿园,却总是被人欺负,有时候老实的都不敢告诉老师。上厕所不敢打报告尿裤子的事也曾发生在我的身上。那个小小孩喜欢一个人坐在田野上自言自语地编故事,甚至和小虫,小猫,小狗们对话。而书是她永远真挚的朋友。
读小学的时候很喜欢抄诗歌,但凡在报纸上看到一首诗歌就会很认真地把它抄下来,于是诗歌和朗诵成了我的一大爱好,记得三年级还在作文本上刊登了一首小诗。从此梦想的种子开始在心底萌芽,便是诗和远方。
每个暑假的蛙鸣之夜,没有网络和手机,我们一家子吃完饭,大人们在弄堂里乘凉聊聊家常,我和邻居的孩子们追逐嬉闹,小狗们就趴在水泥地上耷拉着耳朵,吐着舌头。每晚8点,我会坐在门槛上,静静地等待电线杆上的广播里传来白马湖节目,一篇篇名家散文配上清新动人的轻音乐,沉浸在文字和声音的悠扬里。姐姐的MP3里有中外诗歌选集,于是常常反复地聆听,模仿,想象自己就好像一个诗人的模样。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抛弃这些曾经陪伴我的东西,因为升学的压力,只读必读的的经典名著,索性只看导读来了解大意,纯粹只为应付考试。
高中的时候理科差,我放弃了学习语文的时间来学物理数学,曾在晚自习为了看《平凡的世界》,把功课都落下了。后来只能利用早读的时间看点小说,再后来每天都在题海战术,就再也没有时间读书了,直到高考的来临。
高考,一如既往得没有考好,数学连一半也没有考到,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只要每次重要的考试都不能考好,高考后的那个假期,混沌的日子仿佛暗无天日,生活失去了希望一般。那个忠实的朋友,他让我重拾信心,看了大量的传记,从别人身上获取满满的正能量,明白人生还有很多的机遇和精彩,这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挫折,今后依然要靠自己不断地拼搏奋斗。
读大学了,来到了一个遥远陌生的城市,我开始重拾文学,利用图书馆的资源疯狂地看书,加入了学校的杂志社。每次寂寞想家,抑或心里不得志的时候我就会窝在图书馆看各样的书,名人传记和小说是必不可少的,后来渐渐涉略一点晦涩难懂的哲学,经济,还有历史。读不同领域的书,也在思考上有了更多的纬度,视野被不断得开阔。那些曾经不以为意的句读篇章,就像遗落在岁月之岸的石头,因风雨侵蚀和打磨而变得美丽。
如今学着将生活的一点一滴写成文字,将它们投入我的心湖,成为叮咚作响的回忆的音符……
喜欢无用的阅读和随心的写作,博尔赫斯说“时光流逝而我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