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与姑姐一起坐着闲聊,恰好聊到现在孩子上兴趣班的话题,而后姑姐说了一句话,让我对自己有一个内在的觉察。姑姐说:“她带外甥女上这么多的兴趣班,并不是为了让她去考证,也不是为了能获得更多的奖牌和荣誉,而是希望外甥女在她不排斥的兴趣课程上多少能有所了解及增加一些知识面,不至于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
听完姑姐说完后,我在想: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孩子的兴趣班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是通过孩子帮助我们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呢?甚至是一种随波逐流呢?当然,我还是相信更多的家长带孩子上兴趣班或是提高班,出发点一定都是那句永恒不变的“为了你好”!也许我们常常会以打着爱的名义,忽略了我们所做的这件事情的意义,包括我自己。
目前,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儿子有三门的兴趣班课程,如下:
星期一:下午4:00-5:00 围棋课(学校)
星期五:下午4:00-5:00 识字课(学校)
星期六:下午3:00-5:00 书法课(专业)
如果一定要让我回答给天天报的三门兴趣班,是源于什么出发点给他报名的?好像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因为学校有开设兴趣班的课程,开学初向他介绍每个兴趣班的优缺点,与他了解并确定他的兴趣爱好,他回答干脆利落,不加思索地回答我:围棋和快乐识字。当我建议他再报一门跆拳道的时候,他有点犹豫了…我尝试着理解他的内在想法“毕竟学了三个学期,对教练或者对这门学科多少有一些情怀所在。”看到他此时的纠结,我对他说:妈妈可以有发言权建议你上或不上的缘由,而最后确定是否继续上跆拳道你自己决定。
回想最初学跆拳道的出发点是希望他能借助更多的身体接触,锻炼身体,保护他人和自我,并且能使得性格方面更加大胆,开放,外向…而实际上,这些东西孩子身上并不缺乏,并且本是俱足,很多的时候是被我们给限制,封锁了。没报就不去念想了,也许这样对他而言也是一件好事情,也不一定。
而校外的书法课,也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因为外甥女(一年级)去学书法,就想姐弟一起相互作伴,同时作为即将进入小学的弟弟而言,也可以是先做好一些基础准备吧。所以,当下他也自然成为了一名硬笔起航的学生,经过两堂课的学习和观察,发觉他现在还未对“写”字产生兴趣,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是被动的草草完成,我觉察自己在引导他如何更好地投入写字状态是我需要做的功课?虽然书法兴趣班不是他自己主动选择的课程,但还是希望他能慢慢地喜欢书法,并且爱上书法,能够作为一生的爱好去坚持和研究。这貌似也是我的愿望,好像有点牵强的感觉,不管是否牵强,先在心中种下一颗心锚,相信可以。
其实,在2017年的3月份我曾经在朋友圈里写了一篇关于《天天上兴趣班》的小文。还是一样的见解和观点:兴趣班也好、提高班也罢,每个家庭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都有所不同,结合自身的家庭情况与孩子的兴趣为导向,坚持一至两项的兴趣作为一生的爱好去培养,既不影响学习,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个人觉得也是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