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伪文青与真正的文艺青年。
你怎么区分?
在我看来,当你初次和她见面时就认定她是个文青时,那么她多半是伪文青。
何故?文青该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文艺是内化于心的一种气质,而不是招摇过市的标签一样的存在。
外在和常人无异,相处久了你会慢慢发现她原来肚子里有那么多东西,头脑是那么独特,从她口中吐出来的文字是那么有力。
真正的文青从来不会为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文青而做些虚伪的"努力",因为文艺之于他们其实是一种柴米油盐般的存在。
今天课堂上,针对当今世界人均阅读量的问题,老师问我们去年读了几本书,有几位同学说她们去年读了三四本,这时老师说很厉害,还举出一位前辈去年在手机上看了258本书的事例。大家都很惊讶,底下的唏嘘声都是在讲好厉害啊云云。
今天课堂上这个环节我很有感触,因为老师在问大家去年读了几本书时,我正拼命计算着,但是脑子里却乱七八糟,感觉很多内容交杂在了一起,很难清楚地区分它们。
真正读很多书的人,或许从未在意过自己究竟读了几本书吧。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说呀,从前人们读书为了提升自己丰富自己,而今人们读书为了给别人看。
将自己看过的那一点点东西作为标榜自己的工具,就像有人聊天时脱口而出村上春树,梭罗,其实也只是读过《挪威的森林》和《瓦尔登湖》。
而当你读过很多文字,理解透彻了很多作家的想法,在想要引用这些作家说的话时,往往是记不起大多数作家的名字吧。
你会说,某位作家曾说、曾有人言,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等等。接下来就都是你自己的内容,因为书读多了,读透了,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目的不是吗?
而不是为了记住每一个高大上的作者姓名,为谈资做积累。
下面两张图片能够很好的启示人们。
你为何而读书?
为何而文艺?
为自己还是为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