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面试一个应聘销售岗位的应届生,全程只有一个想法:都是套路。
问她为什么想要从传统行业转到互联网行业找实习,又为什么想来我们公司。回答:我先来介绍一下我自己吧。从两份实习经历说到从老家来北京奋斗的艰难,她自以为完美地绕过了问题。
评判销售的标准非常简单直接:负责什么客户,销售业绩如何。看姑娘满腔热情有冲劲,也对自己帮公司促进销售业绩增长非常自信,追加了一个问题,考察在第二份实习里,她做了些什么去帮客户提升销量。结果她又绕过了这个问题,转而介绍起她自己的销售平台。
永远避过要点,只聊自己擅长的部分。
到了面试的结尾,循例告知她一周内会有通知。职位刚放出来,我们也想多看看其他的候选人。结果,“我现在同时面试很多公司,希望您这边尽快给一个答复,最好是明天上午,知道答复之后我才会推其他的公司的offer。”
作为HR,我讨厌的候选人什么样?生硬转换话题,来公司面试前丝毫不了解公司业务和岗位职责,无亮点还反将一军,逼面试官早日回复。
她全部中招。
02
没有相关经验,不了解行业和公司,信誓旦旦“虽然目前我对贵公司的业务没有具体的了解,但我觉得我肯定能做。”不知道岗位是在做什么,唯一谈的条件是要和正式员工一样拿薪水和提成,以及“你们这边会有人给我解释清楚的吧?我没怎么了解这个岗位,但觉得只要是销售我都能做。”
你觉得,不代表你真的能做到。你觉得,请告诉我你凭什么觉得。
作为应届生,你可以缺少行业与业务知识,甚至缺少对岗位职责的了解,但最要命的是,不踏实、不愿主动去了解、还找无数的理由填充自己的无知。
她应该看了些网上的面经,说要学会在面试中掌握主动权,学会把对自己不利的问题转为自己有信心驾驭的问题,学会把控面试节奏。可惜用力过度,反受其扰。
的确有人凭借真才实学,侃侃而谈将黑脸面试官拿下。可若没有真才实学还用上技巧,足可以把白脸聊成黑脸。
面经里的技巧不是你在碰到无法回答的问题时插科打诨的手段。
03
前段时间要招两个实习生,前后面了二十人左右的应届生。不管是通过电话还是面谈,深切感觉到,现在大多数论坛和在线课程提供的面试攻略和技巧的分享,给很多大学生的不是逻辑结构和清晰思路,而是近乎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
面试五人以上之后就发现,至少三个问题的回答,彼此借用也毫无痕迹。
来大城市,因为梦想;申请职位,因为自我发展;没经验但“我相信我能做到”;期待薪资,“不在意,因为我相信公司会给我符合岗位的薪水。”
培训机构教出的学员也有同样的问题。
起初招聘初级设计师的时候,和几个输送设计师的培训机构就业老师有联络。同批学员,作品集大同小异,连作品标注和色阶都一样。原创都无从谈起,谈什么判断能力优劣。
即使这样,面试时还纷纷表示“这些都是相通的,我能做”,可大部分人,测试一做就熊。
面经里的技巧给了他们借口,有时没有经历和作品支撑、也能凭借套路致胜面试的借口。
04
面经为什么会在网络流传?因为有后来者需要借鉴前人的经验。那么,面经为什么能在网络流传?
因为,它不会影响和再现除面试者以外的他人的面试过程。
它之所以存在,因为面试官们默认它可以存在于网上。世上没有百分百相同的面试,没有百分百相同的人,自然也不会有百分百相同的答案。面试者主动去了解分析面经,如果真的能融会贯通,面试时用更直观和简洁的方式切入重点,是双方受益的过程,有助于提升面试的效率。
和学校里的考试一样。老师在考前能给你的不是考卷的标准答案,而是考试范围和答题方法。他不会告诉你出什么题、题目的答案,但他可以给你考试大纲,帮你分析出题人的思路、出题参考的内容和范围。
面经汇总来看,就是面试官的出题思路、考查范围。它不是为了让你去背诵去跟随,它只是告诉你面试的框架、可供衡量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按照逻辑线条,能清晰而有逻辑地把你的经验串起来,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把独特的你直观地呈现。
05
好的简历是什么简历?是即使分享到网络,别人也只能最多借用30%的简历。
简历的排版、逻辑、甚至你写简历的思路都可借鉴。但另外70%是你自己的经历,别人只能替换,无法抄袭。以此类推,好的面试也是一样。
将占比70%以上、能突出你之为你的经历,与那30%足够好的面试模板,融合起来。
STAR原则,宝洁八大问,BAT面经,500强面试攻略,银行券商、四大、4A的par面经验……面试成功或失败者越来越多在网上进行分享。
你可以借用STAR原则,你也可以借用宝洁八大问的回答思路去说明你的经历,从失败的教训里总结经验。网上很多面经,有非常多的面试大牛,他们的答案的确非常漂亮,漂亮到你觉得你自己永远也无法达到那样的标准,所以你开始全篇背诵。
你背出了另一个他们,说不出一个你。可面试官想看到的,是你。
面试存活,没有什么绝对的正确姿势。
唯一需要坚定的姿势是,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