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废话,Sir又淘到好剧。
tvn10周年台庆剧之一。
《我亲爱的朋友们》,豆瓣9.3。
2016年5月中旬韩国开播,目前已完结。
主要说的,是女主阿烷的母亲,和母亲4个好朋友的故事。
没错,主人公们,平均年龄70了!
属于超级欧巴桑,纯滴。
难道没有鲜肉??不,鲜肉有,但只有一个半——女主的前男友赵寅成。
和表妹爱得要命的表情包老公,一筐猪。
……剩下的全是老大爷。
有人可能要说:Sir,谁愿意费劲看老人家的故事啊……会不会很过时啊。
你要这么想,很快就会被打脸。
先看网友怎么说——
“挑战我这个颜狗的底线,看一群老头老太太的日常也能搞得我又是泪崩又是痴汉脸”
“起初不喜欢不关心不耐心不重点,继续看下去就是泪崩。”
不仅故事好看。
画风也很小清新。
色调鲜艳明快,随便一帧就是开得正好的花。
相信Sir,我们这就开撸。
这部剧,以女主阿烷的视角,讲述着正在老去的母亲和她闺蜜们的生活。
这个一直叮嘱阿烷母亲细嚼慢咽的,是喜慈阿姨,72岁。
颜值甲等。
像年轻人一样爱吃冰棍。
出去玩一下,也会在耳边别朵花。
睡衣都是蕾丝宫廷范儿。
是老太太团里,最少女的一个。
用儿女的话说——
“一辈子活得像个公主”。
可没了丈夫的老公主,又不想就这么等死,她决定——
一个人生活。
还定了4条独居准则。
1、要过绝对不给别人和孩子造成麻烦的生活。
2、生病了不要哼哼唧唧,自己一个人去医院。
3、疗养院是第二故乡,到了该去的时候,就笑着去。
4、如果得了痴呆,一定要听敏浩、晶雅、忠楠、英媛、兰熙的忠告。
好可爱的准则啊,是不是。
计划很美好,一切也似乎很顺利。
但现实是——
当她利索地安好灯泡……
还很聪明地知道用绝缘手套
落地时脚一歪,倒了。
刚换好的灯泡也很配合地……又炸了。
这还没完,她无意中发现:
对面住的肌肉美男,每天3次,定点,会向她……
秀肌肉,抛媚眼。
你别羡慕啊,这种日子,老人家消费不起。
心里迈不过坎的老少女,
来到马路中央,张开双臂,想找死。
和喜慈阿姨关系最近的,是和她同岁的晶雅阿姨。
典型得不得了的家庭妇女。
她家庭最正常,但穷得不正常。
和姐妹们出去,总是别人请客。
一把年纪的抠门老公石均,在小区当门卫。
她每周去三个女儿家打扫屋子,有偿,每周能赚10万韩元。
还要供养一个更老的、在疗养院养病的老母亲。
被钱和时间追着跑的她,有一个很不家庭主妇的梦想:
苦了一辈子,死也要死在路上。
她想环游世界。
终于,女儿们结婚的结婚,离婚的离婚,都有了自己的生活。
背了一辈子的家庭负担,眼看马上就能卸掉。
所以她学车,看攻略,配合抠门的老公记账省钱。
可谁想得到呢!!
石均这个败家老公,把攒的钱偷偷送去支援弟弟了。
以为嫁得很好的大女儿,却过得无比煎熬。
连老太太自己,也卷入一场交通事故。而且不怪别人。
……谁让她把油门当刹车啊。
慌乱之中,她还选择了肇事逃逸。
这不乱上添乱么。
女主阿烷的母亲兰熙,比前面两位都小。63岁,开了个面馆,丧夫10年。
典型的嘴硬心软。
爱和姐妹去舞厅,但又不跳舞。
就一门心思地享受被男人关注的感觉。
和她同岁的英媛阿姨,是个过气女明星,刚从美国回来。
两人曾经好到“你妈就是我妈”。但因为兰熙老公的出轨事件,撕破脸长达30年。
灰白头发的是女主阿烷的外婆,86岁。
后来,许久未见的兰熙和英媛,参加同学会。
一见面就开撕,大打出手,直接薅头发。
其实英媛并不是小三,她也是为朋友背锅。
这对老闺蜜会一直互相伤害,也是本剧的一大看点。
还有最年轻,也最有个性的,忠楠阿姨,63岁。
终身未婚,老处女,特有钱。
因为太有钱,俨然成了她庞大家族的大家长,每个月都要给亲戚发钱。
已经料理了40多个亲戚的后事。
喜欢扮年轻人,不服老。
和自己拉扯大的两个年轻侄子一起住,一起玩。
因为觉得贫穷的根源是无知,于是跟有文化的穷教授交往。连小辈阿烷都看出来了——
即使对方只是把自己当傻大款。
说起别的老太太,言必称——
你们这些老年人。
说完这5个老太太,是不是觉得她们都好有个性,好贪玩……
跟印象里现实的老人完全不同,但,完全不觉得假。
既有让人看得辛酸的老人视角——
会嫌弃自己:
(我)是一头“今天死掉也没关系的老獐子”。
担心自己睡着睡着就死了。
也会主动拥抱生活:
就算对死有避讳,但还是超酷地去拍遗照。
念头就一个,我葬礼挂啥我做主。
这种略带戏剧性的真实,才是编剧想要的,“零添加、纯天然”的老年人故事。
“我并不想要过度包装他们(指老人们),我想透过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装满老年人真正故事的电视剧。”
编剧卢熙京,和金秀贤、金恩淑,并称为韩国编剧新时代的“三辆马车”。
一同打破“车祸、癌症、治不好”的惯用套路,为韩剧重新正名。
本剧《我亲爱的朋友们》,是她一次新的尝试。
从一系列好评来看,无疑是成功的。
因为她不仅还原了一个老年人对世界的态度。
还撕破温情假象,赤果果地揭开父母与儿女情感的灰色地带。
这也是制作团队的初衷——
让观众想起自己的子女或父母,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
但这共鸣,带着刺。
当年迈的母亲终于自由,送走了远赴他乡的女儿,老太太晶雅叹了口气。
一直陪着她的老闺蜜喜慈,低头说:
是啊,我们都成孤儿了。
语气带着无奈,也夹着怨。
对于亲情,全剧中这句台词最一针见血——
父母与孩子之间真正的和好,只会是在临死前。
网友@井井说——
“以前总觉得韩剧没有日剧对人性刻画的细腻深刻,这一剧真的刮目”
编剧既让几个老人像年轻人一样,去爱、去闯、去闹、去搞笑。
也用同样轻松、达观的姿态,让她们坦然面对病、死那些沉重的事。
终于有部剧,不再把老人当做年轻主流群体的陪衬。
它填补的空白,也让年轻人明白——
老和死之间,还隔着一段人生。
北漂南漂各种漂的我们,
逢年过节寄点东西的我们,
通几分钟电话就没话说、匆匆挂断的我们,
看完是不是心头一热,愧得很。
嗯,想看的,去A站掏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