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便签输出第5期《终身成长》第2天
拆页二:来自《第一章 思维模式》P13 塑造你的思维模式
你属于哪种思维模式?回答以下关于智力的问题,阅读每条并判断同意与否。
1.你的智力属于你比较基本的特质,很难做出很大改变。
2.你可以学习新事物,但你的智力水平是无法改变的。
3.无论你的智力水平怎么样,你总是可以大幅改变它。
4.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对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问题1和2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3和4则反映出成长型思维模式。你更同意哪种思维模式呢?你可以是两种思维模式的混合,但是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其中一种。
对其他能力的看法也是一样。你可以把“智力”换成“艺术天赋”“体能”和“商业技巧”来试一试。
这不仅关乎你的能力,你的个人特质也是一样。请看以下这些关于个性和特点的陈述,判断你是基本同意还是基本不同意。
1.你是某一种类型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改变这一点。
2.无论你是哪一种人,你总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既定类型。
3.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做事,但决定你身份的最重要的特质并不会真正改变
4.你总是可以改变决定你身份的基本特质。
这里面,1和3是固定型思维模式,2和4反映出成长型思维模式。你更同意哪一项?
这和你之前关于智力方面的答案有区别吗?有。涉及你智力时,你的“智力思维模式”开始起作用;涉及你的个人能力时你的“个性思维模式”就开始运作了----个人能力指你的独立。
个性如何,合作能力如何,社交能力如何,或者是否有爱心。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你能否提高自己。
「A1,激活经验」 你更倾向于哪一种思维模式
请回答上述两组题目,看看你更倾向于哪一种思维模式。并说说和你在此之前对自己的判断有什么不同。
1、关于“智力思维模式”问题的回答:选择哪个答案,取决于如何对“智力”下定义。因此,我百度了一下: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 判断。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知道,智力是一个综合能力,而我们通常对“智力”的理解是做过「加权」处理的,认为只有数学、物理、艺术这些方面好的,智力才高,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的答案是3和4。“智力”是一个绝对值,只要方法得当,经过刻意训练,确实可以得到提高。换成我们平常认为跟天赋关联度比较高的“艺术天赋”、“体能”也是一样的。可能有人会质疑:照这么说,谁都能成朗朗或刘翔?不是的,我们的比较对象始终只有自己,改变与提高都是相对自己而言的。
2、关于“个人特质思维模式”问题的回答:我的答案是2和4。无论哪一种人格类型分析,本质都是统计学上的样本归纳与概括,都是在贴标签,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也就是个体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举个栗子。一个孩子在原来的学校里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父母给他转了一个学校,孩子变得活泼好动、外向开朗起来了。原因可能是在原来的学校同学们排挤他,他没有归属感,而现在的学校他交到了几个好朋友,有了归属感。由此可见,个性的形成与改变都是由内、外部环境塑造的,是一个变量。
3、跟自己之前的判断有什么不同:从我听说“成长型思维”起,我就非常认同它,后来又读了《成长型思维》、《终身成长》这两本书,还拆过2个里面的片段,强化了自己的行动和实践。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跟自己之前的判断是一致的。
「A2,规划运用」 刻意记录你的思维模式转变的瞬间
1)现在,请把你自己放在固定思维模式中,开年上班第一天得知自己今年没有获得加薪,此时你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挑战。你会怎样想?你会怎么做呢?
2)再来,把你自己放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同样开年上班第一天你得知自己没有获得加薪,此时你会怎样想?你会怎么做呢?
3)两者对比思考后,哪一种思维模式对你更容易呢?两种思维模式常常会出现相互的转化,当从固定型思维模式到成长型思维模式时,我们将不再有类似“你的能力板上钉钉、一成不变”等想法,而这一瞬间如何变化的,对我们非常重要,请做一个计划,刻意记录那些从固定思维模式转化为成长思维模式的瞬间,这些恍然大悟的瞬间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认识到固定思维模式,有意识的让成长型思维模式更容易显现。
答:1、开年上班第一天得知自己没有获得加薪,固定型思维会认为:“老娘工作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凭什么不给我加薪?这付出与回报一点都不成正比,我得趁早换个工作,不在这拉磨了!“”
在找到下一个工作之前,我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着。
2、把自己放在成长型思维中,我的思考是:(1)老板没给我加薪,是不是我某个重要方面的能力或表现不好,我自己意识不到的;(2)加薪结果已经板上钉钉,不可以改变了吗?如果我认为自己值得,我可以做些什么让老板知道我的价值呢?
如果出于第一种情况,我会诚心的请老板反馈给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如果出于第二种思考,我会做一个个人业绩的详细报告,先发邮件给老板,开诚布公的申请加薪。
我很喜欢一句话:“事虽小,不为不至。”去尝试,就可能有惊喜,不去做,然并卵。
3、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第二种思维模式已经基本内化了,对于发生的问题和挑战,我会刻意的作思维转换训练。不过,有时还是固定化思维的本能反应占了上风,我还需要不断的去强化它。
计划:从今天起,做一个“思维转换”的21天 计划,每天记录一个思维转换事件,做成对比列表。